你或許聽說過“皮村”。它位于北京五環(huán)以外,生活著許多外來務(wù)工人員,其中有不少愛好文學的工友,在城里工作、業(yè)余寫作。
2014年,這些工人和文化志愿者們共同創(chuàng)造的文學交流空間“皮村文學小組”成立,至今已經(jīng)涌現(xiàn)出一大批基層作家,比如。2022年,9位工友的作品集《勞動者的星辰》出版,今年,15位工友的詩歌收錄成了一本《大口呼吸春天》。
今天的文章摘選了書中的詩歌與大家分享。“皮村工友”們說:“我們是礦工、家政工、泥瓦匠、育兒嫂、機械工人……也是用汗水、用厄運、用頑強、用永不低頭的力量書寫詩歌的人。”
本文摘選自《大口呼吸春天》,經(jīng)出品方授權(quán)發(fā)布。
我的詩篇
作者:郭福來
1969年生,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張家洼村人,先是在老家的莊稼地里流汗,后來到北京打工,目前是布展工人。
曾經(jīng)
我的詩篇寫在莊稼地
一行行莊稼是我
錯落有致的詩句
我輕輕地撫摸
一棵棵莊稼
像是在緩緩地整理
我詩歌的思緒
小鳥盤桓
我的修辭落下又升起
陽光普照
形容詞澎湃著洶涌的綠
微風拂來
我的莊稼地溢滿
動詞的漣漪
名詞一茬茬你拉著我
我拖著她地接力
現(xiàn)在
我的詩篇寫在工廠
一堆堆僵臥的鐵管、方鋼
沉睡在車間、庫房
它們了無生氣,渾渾噩噩
像人一樣困惑迷茫
經(jīng)過我的焊接和打磨
突然間
變得像鮮花般漂亮
不,更像優(yōu)美的
詩句一樣
將來啊
我的詩篇走向世界
像太陽的光
像月亮的光
像鉆石的光
叮叮
讀我詩歌的時候
世界之鐘在敲響
牙齒
作者:李若
河南信陽人,打工十多年,從南到北。熱愛文學,偶爾舞文弄墨。
那一年
我二十歲
正在鞋廠里夜以繼日
一天夜里
我做了個夢
一顆牙齒松動
用手一摸
掉了
血擊穿我的手掌
同事說
做夢掉牙不好
打電話回家
父親病了
今年
牙齒
真的要掉
左右搖晃
食物不小心硌到
就像咬了個石頭
疼得眼冒金星
我已想好
那顆陪伴我多年的牙齒
也折磨了我許多年
我不打算報復(fù)
就把它放在父親的墳前
讓它陪伴父親
摸黑掃地
作者:李明亮
安徽宣城人,曾為鄉(xiāng)村教師,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南下深圳打工,現(xiàn)漂泊于浙江臺州。曾獲《星星》詩刊全國首屆農(nóng)民工詩歌大獎賽一等獎。
我的白天,都交給了工廠
夜幕下那間小出租屋暫時是我的
在小出租屋里
我有許多事情要做——
屋內(nèi)的東西各就各位,衣服疊得平平整整
把墻壁的灰塵和地面的垃圾清理掉
讓從門縫鉆進來的小螞蟻可以大搖大擺地走
最后把自己放在澡盆里
用清水把整個夜晚都洗得纖塵不染
完成這些后
我還要到屋后的小院子里
摸著黑,仔細掃一遍
掃完之后,我還要把衣服洗了
在院子里晾著
即使風把它吹下來,落在地上
也還是那樣干干凈凈
(皮村工友之家院子門口。郭睿攝于2017年)
他是丁平平
作者:范雨素
1973 年生,湖北襄陽市東津鎮(zhèn)打伙村人,目前在北京做家政工,著有小說《久別重逢》
他是丁平平
他爸爸從禮縣來北京打工
他媽媽從秦安來北京打工
相識相遇生下他
他是丁平平
他已二十歲了
他說他的媽媽
在他四歲那一年
跟一個男人走了
爸爸把他送到垡頭的全寄宿幼兒園里
他是丁平平
他在皮村的一所打工子弟學校讀書
他的成績尤其好
他說他每天放學后
一個人待在出租屋琢磨課本
他的爸爸在高高的腳手架上
他是丁平平
他長大了 他輟學了
他說是因為上了初中,英語不好
不想上了
他是丁平平
他在保安公司做隊長
穿著制服
月薪六千
他是丁平平
他從小到大
孤零零地長大
光彩奪目
作者:朱自生
機械工人,六零后,湖北襄陽人。現(xiàn)代詩歌愛好者。
我說的這個現(xiàn)象
一般都用在明星身上
說一般,是因為總有個別情況
在工地,我就看見一個焊工
夠耀眼
戴個墨鏡才可欣賞
但他穿著嚴實
連臉都擋著
這情景實在和明星相反
你一定把這當成個笑話
不過沒關(guān)系
我知道,有些發(fā)光的事物本身并不明亮
比如木柴,比如煤炭
秋日的一個下午
作者:劉玲娥
1978 年生,甘肅鎮(zhèn)原人,北漂。從網(wǎng)絡(luò)接觸并愛上詩歌,這是一個窮人收獲的一筆精神財富。
媽媽把最后一顆土豆挖了出來
她用了整整一個下午
最后坐在一堆藤蔓上
嘴里念叨:一下老了,一點力氣都沒了,成個廢人了
傍晚的陽光懶散,已經(jīng)沒有足夠熱能捂住這塊莊稼地
晚風吹來,撩起媽媽蓬亂的白發(fā)
她像一堆藤蔓中枯萎的一根
我依著她疲憊的身體坐下來
像成堆土豆中的一顆重新結(jié)回那一根藤蔓上
在深圳
作者:小海
1987 年生,河南民權(quán)人,一線工人,打工二十年,現(xiàn)為二手服裝店員。業(yè)余寫詩、做音樂、演戲劇,自印了詩集《工廠的嚎叫》和非虛構(gòu)文集《溫榆河上的西西弗斯》。
這是宇宙的一個點——地球
這是地球的亞洲
亞洲的中國
中國的廣東省
廣東省的深圳市
深圳市的龍崗區(qū)
龍崗區(qū)的橫崗鎮(zhèn)
橫崗鎮(zhèn)的簡龍村
簡龍村的中諾基電子廠
工廠里的二樓裝配車間
車間的三號拉上
三號拉的第二十五道工序
我日夜坐在這里
用電烙鐵將所有的
青春 理想 孤獨 憧憬與迷茫
統(tǒng)統(tǒng)都凝固在一個個叫電阻的點上
(打工文化藝術(shù)博物館門口的口號。郭睿攝于2017年)
蚯蚓兄弟
作者:徐良園
湖北人,泥瓦匠,有時候被拖欠工資。打工十余年,喜歡詩歌。
你在地底默默耕作的時候
我手握鐵锨沉重地扎向你
看著肚破腸流的慘狀
我的心在罪惡地戰(zhàn)栗
蚯蚓兄弟
原諒我
我不是富裕悠閑的釣翁
為了一條魚兒把你綁上釣鉤
視作開心
我不是無知亂刨的鴨童
把你扔進貪吃的鴨群
扁扁的嘴
我已淪為這座城市的小工
為了生存
只能揮動鐵锨
向地下開戰(zhàn)
向無辜開戰(zhàn)
蚯蚓兄弟
我傷害了你
我向你贖罪
就讓我為你修一座水泥墳?zāi)拱?/p>
想開些
蚯蚓兄弟
你生在地底層
活著的埋葬
和死去的埋葬又有什么兩樣
日子
在南方的酷熱
和陰雨中奔忙
這座高樓氣派聳立的時候
我又沒有立足之地
這就是傷害無辜的報應(yīng)吧
蚯蚓兄弟
那夜
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
夢見自己
變成了一條瘦長的蚯蚓
你變成了
一個高大健壯的農(nóng)夫
你舉著鋤頭
把我一劈兩半
我沒有躲閃
光不管夜間的雨
作者:繩子
1968年生于蘇北鄉(xiāng)村,十八歲進人當?shù)貒缶茝S勞動二十五年,后因工傷影響勞動能力辭職。曾與友人編輯《工人詩歌》三冊,發(fā)表詩歌、散文和非虛構(gòu)作品若干。
回家的時候雨已經(jīng)打濕了我的小電動車
店鋪的燈光蔓延過四層臺階,然后一層一層地
暗下來,人間有那么一會兒安靜就不錯了
段家巷有溫暖的懷抱和溫柔的內(nèi)心
對面的劉文祥麻辣燙還很喧囂,一伙學生模樣的孩子
選擇在這里聚會,像一群馬兒
互相打著響鼻,表達他們的喜悅和發(fā)現(xiàn)
高處的星光空出一個小小的地方
留給不設(shè)防的青春留給過路人想一想過往
有心人從這里消失,順手抹去自己的氣息
運送小星星
作者:王景云
大專畢業(yè),做過磨工、會計、有線電工、儀表測試員、檢驗工、物資核算員,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發(fā)表過一些詩歌。
一顆螺絲釘,就是一顆小星星
它的閃耀,組裝在工件上
流水線,傳送帶嘩啦啦
就運送許許多多的光
反射微綠月亮的名詞:
房貸,生活費,醫(yī)藥費,學費
這些名詞變成了跳動的音符
在流水線起舞每一粒
汗水析出的鹽
作者:王景云
一輩子都砍砍殺殺
何時能停下來
和親朋好友,喝茶聊天
與動植物相親相愛
停下來
幸福地生銹吧
我多想
作者:李文麗
1968 年生,甘肅平?jīng)鋈耍踔挟厴I(yè)。2005年丈夫車禍失去左腿后,迫于生計,曾到內(nèi)蒙古、甘肅、寧夏等地打工,2017年來北京做育兒嫂,喜歡寫作、跳舞、畫畫。
我多想
走出戶外
去大口呼吸春天的氣息
那暖暖的風
帶著花草的清香
我多想
還和去年一樣
叫上陳姐、宋姐、李妹
我們帶著珂珂、樂樂、安安和冬冬
去公園看櫻花、桃花、海棠花
孩子們跳躍著、追逐著
微風輕輕拂過
花瓣像雪花般飄落
我多想
卸下心靈的負累和滿腹的憂傷
在這桃紅柳綠的好時光
放聲歌唱
我多想
和姐妹們再次相聚
我們這些年過半百的農(nóng)村女人
還能有份穩(wěn)定的收人
去支撐身后的家庭
我多想
發(fā)生的那些讓人悲傷的事
都是一場場噩夢
不要想起
不再銘記
也不會留下傷痕
我多想
哦,我只是想想
本文摘編自
《大口呼吸春天》
副標題: 皮村文學小組詩集
作者: 陳年喜、范雨素、李若、劉玲娥、李明亮、小海、徐良園、李文麗、繩子、郭福來、朱自生、王景云、王志剛、寂桐、程鵬
出品方: 世紀文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25-4
編輯 | 草草、土豆苗
主編 | 魏冰心
配圖(注明除外) | 《詩》
知識 | 思想 鳳 凰 讀 書 文學 | 趣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