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作家菲茨杰拉德代表作《了不起的蓋茨比》出版百年。百年來,這部作品至少被改編成五次電影,被數次搬上舞臺,甚至還被改編成了一款電子游戲,風格類似《超級馬里奧兄弟》。據粗略估算,這部小說目前在全球的總銷量已超過三千萬冊。而青年讀者一代一代閱讀它,也和它始終在高中閱讀書目里占據一席之地有關。直到今天,還有評論家用這部作品來指射當下西方社會的權力和資本游戲。
然而,《了不起的蓋茨比》并非一誕生就有好運,在十幾年里,它籍籍無名,直到一個機會出現。對菲茨杰拉德的家人而言,他的文學遺產也并非是好事。在今年百年紀念版推出之際,他的外孫女便寫下序言,講述了家人眼中的菲茨杰拉德以及《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流行秘密。
文 / [美] 埃莉諾·拉納漢
譯 / 鄭周明
我從未見過我的外祖父母。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在1940年英年早逝,年僅四十四歲。而我出生于1948年。外祖母澤爾達曾從北卡羅來納州阿什維爾的高地醫院寫信給我母親說:“我渴望見見這個寶寶?!钡珟讉€月后,她便在一場火災中遇難。幸運的是,我的外祖父母留下了大量私人書信和無比坦率的隨筆文章,讓我覺得自己已經認識了他們。
當斯科特開始寫《了不起的蓋茨比》時,他已經寫過兩部帶有強烈自傳色彩的小說。1923年,他給出版商斯克里布納出版社的編輯麥克斯韋爾·珀金斯寫信,說他希望第三部小說有所不同,“我想寫點新的東西——非凡的、美麗的、簡單的,同時又結構精巧?!北M管《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一部虛構作品,但斯科特的親身經歷,以及家人和朋友的故事,構成了這本書的核心。
1926年,菲茨杰拉德、女兒斯科蒂、妻子澤爾達
我的母親是斯科特和澤爾達唯一的孩子,在小說開頭就出現了。當黛西生下孩子時說:“我很高興是個女孩。我希望她將來是個傻瓜——在這個世界上,女孩最好當傻瓜,當一個美麗的小傻瓜?!边@和澤爾達1921年生產后從麻醉中醒來說的話驚人地相似:“她真聰明——她打嗝了。我希望她漂亮而且是個傻瓜,一個美麗的小傻瓜?!碑斎唬夷赣H一點也不傻,她被取名為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大家親昵地叫她斯科蒂。
“如果我還有下一世,”我的母親多年后寫道,“我也許不會再選擇做‘著名作家的女兒’。收入不錯,還有一些附加福利,但工作環境太危險了……我想,作家總是習慣于虛構人物、塑造他們、摧毀他們、像紙娃娃那樣擺弄他們,很難不在現實生活中也對周圍的人做類似事情。優秀的作家本質上就像是核桃鉗,剝開人類靈魂最丑陋的部分。”
▲ 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2013、1949版劇照
斯科特是一個既充滿愛又很難相處的父親。在我母親十幾歲時,他試圖決定她讀什么書,干預她的禮儀、興趣和朋友。斯科蒂曾寫道:“我父親總覺得自己浪費了生命、虛度了青春,他想阻止我像他一樣揮霍自己的資源?!彼姓J,在瓦薩學院讀書時,有時候她甚至不拆閱父親的信,但還是聰明地把信收進了抽屜?!捌婀值氖?,”她繼續寫道,“他寫給我的那些信,充滿勸誡與智慧,在我眼里卻是騷擾,如今卻和他那些著名的作品并列了。”
少女時期,我的母親避免公開談起父親,因為斯科特的名聲已被酗酒徹底毀掉了。她通過在學校組織戲劇社團,沉浸在活躍的社交生活中,并和未來的丈夫約會,來逃避父母的困境。斯科蒂二十歲時,父親突然在好萊塢去世。那時他幾乎身無分文,除了藏在書架中的七百美元和給澤爾達的一份微薄的退伍軍人撫恤金。《了不起的蓋茨比》也早已在書店下架絕版。
斯科特的崛起來得緩慢。他在普林斯頓的同學埃德蒙·威爾遜編輯了他的未完成小說《最后的大亨》的手稿,這部小說最終銷售尚可。而《了不起的蓋茨比》的真正轉機,是它作為“軍隊特供版”發行——這是一種小巧的口袋書,被發放給十五萬名二戰期間的士兵。這本書就這樣被介紹給了年輕人以及他們身后的家庭。
▲ “軍隊特供版”
到了1960年代中期,斯科特的書已被列入大學課程。我的母親對這些榮耀則選擇避而不談。我們住在華盛頓特區時,她為《北弗吉尼亞太陽報》和《華盛頓郵報》撰寫專欄。唯一一次斯科蒂愿意以“某人的女兒”身份示人時,是在競選活動中,為她支持的候選人助選,因為她知道父親的名字能打開許多大門。多年來,她說自己面對陌生人對斯科特作品的評論或對母親精神疾病的隨意評價已感到麻木,但她仍希望把我們這些孩子從家族留下的負面遺產里保護起來。
我從未被鼓勵去讀一讀《了不起的蓋茨比》,我想母親不希望我覺得自己跟什么特別人物有著血緣關系。大概在9歲時,母親給我讀了《本杰明·巴頓奇事》,我非常喜歡。幾年后,《生活》雜志刊出了一篇文章《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魅力愈發強烈》,我們四個孫輩在閣樓上游戲的模樣被拍了下來,玩著外祖母澤爾達的綠松石鴕鳥羽毛扇,擺弄外祖父斯科特的鉛制小兵團,擺好姿勢供攝影師拍攝。
最終,完全不了解自己的外祖父母變成了一件令人尷尬的事。17歲時,一位年輕作家問我是否同意《了不起的蓋茨比》是那個時代最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小說,我當時完全無法回應。大一時,為了自我保護,我把他五部長篇小說都讀了一遍,還讀了幾篇短篇和傳記。
我開始真正驚嘆于斯科特對語言的精準運用,比如蓋茨比吻黛西的那一段:“他知道當他親吻了這個女孩,并把他難以名狀的憧憬和她短暫的生命氣息交織在一起,他的心靈就再也不會像上帝的心靈那樣無拘無束了。所以他等待著,再傾聽一會兒那已經在一顆星上敲響的音叉。然后,他便吻了她?!?br/>
▲ 寶冢劇團舞臺版
我無法準確說出人們為何如此熱愛《了不起的蓋茨比》,也許是因為香檳派對、奢華漂亮的汽車、巨大的莊園,還有蓋茨比豐富得驚人的襯衫收藏。我記得母親告訴過我,她認為《了不起的蓋茨比》之所以受大學生歡迎,是因為篇幅很短,讀起來也不難。我母親未能活著看到《了不起的蓋茨比》在日本的流行,那里的寶冢劇團還上演了全女性版本。《了不起的蓋茨比》逐漸被改編成芭蕾、歌劇,它的象征意義被徹底分析,主題被解讀了千百遍,但蓋茨比依然超越了時間——他一直站在黑暗中,凝望著海灣對岸碼頭上的綠燈。
母親27歲時,澤爾達去世,于是她成為了遺產的唯一管理人。幸好她決定將私人信件、照片和手稿捐贈出去,普林斯頓大學如今擁有了一份龐大的檔案收藏。這些資料也使得如今百年紀念版的出版成為可能。詹姆斯·韋斯特三世教授投入多年研究,對文本進行了審慎修訂,讓這個版本成為對這部經典作品最好的解讀。
現在,是時候讓斯科特親自發聲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