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著名小說家毛姆,從小父母雙亡,又因患有口吃,遭受了無盡的欺辱和嘲笑。
在坎坷的人生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萬般艱辛。
后來,他將自己經歷的迷茫、挫折、痛苦、失望,統統寫進了小說《人生的枷鎖》中。
這部帶著強烈自傳色彩的小說,一經面世就被譽為“彷徨者的指路明燈”。
書中,毛姆化身為跛腳的主人公菲利普,拖著殘破的身軀,遭遇校園霸凌、工作不順、夢想夭折、感情不幸等爛事。
然而,在一次次失望和痛苦中,他漸漸將捆綁在自己身上的枷鎖,一一卸去,最終沖破了命運的牢籠,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人生。
當我們真正讀懂了《人生的枷鎖》,就會明白:
一個人的覺醒,是從經歷爛事開始的。
你受過的傷,吃過的苦,最后都會成為你的福報,支撐你走過漫漫人生路。
天生跛腳的菲利普,原本有一個富裕溫馨的家,可他九歲時,父母雙雙去世。
孤苦無依的他,被伯父收養,但伯父是個冷淡自私的人。
剛到伯父家,菲利普見餐桌上有個煮蛋,很想吃,伯父卻只切了一小塊蛋的尖頭給他,剩下的則自己吃掉了。
懂事的菲利普見狀,只能悄悄咽口水。
到了上學的年紀,他剛踏入學校,跛腳就引來同學注意。
“讓我看看。”一個小孩話音未落,就一腳猛踢在他的小腿上。
他疼得直喘氣,卻不敢吭聲。
做游戲時,有人會故意將他絆倒;
晚上睡在寢室里,有人會把他按在床上,強行要看他的腳,可看過之后,又厭惡地大叫“真惡心”。
在嚴重的校園霸凌下,過去很愛說話的菲利普,慢慢變得沉默了。
后來,他高中沒畢業就離開學校,進入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做學徒。
但他不擅長算術,總是被同事嫌棄嘲笑。
甚至有同事鄙夷地說:“你還不如那個勤雜工聰明呢。”
菲利普本想從工作中獲得樂趣,卻一無所獲,煩悶的時候,他就用畫畫來打發時間。
一次,他無意中畫了一幅畫,同事見后竟大加贊賞。
這讓菲利普覺得自己有繪畫天賦,于是,他決定去學畫畫。
在美術學校他一直很用功,只要最后能成功,對他來說所有的艱難、貧困、失望,都不算什么。
但努力了兩年后,教授遺憾地告訴他:
你的畫里我看不到才華,只看到勤奮和聰明,充其量你也只能當個平庸的畫家。
如果所有的付出,最后只證明了自己的平庸,那一切還有什么意義?
于是,他默默放下畫筆,選擇學醫,終于在救治病人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心理學家陳海賢說:
不如意才是人生常態,我們終其一生,都是為了釋懷痛苦與遺憾,在迷茫中找回自己。
一個人的成長,總是伴隨著很多困頓折磨。
可正是這些困頓折磨,讓我們生出了護心的鎧甲,長出了豐滿的羽翼。
痛苦,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人這一輩子,如果沒有經歷過幾件爛事,又算得上什么人生呢。
正所謂,經一事,才能長一智。
只有經歷過,痛苦過,一個人才會成長。
在學醫的時候,菲利普愛上了一位漂亮的餐廳服務員。
他對女子百般遷就,給她買昂貴的禮物,低聲下氣討她歡心,甚至為了追求她,荒廢了學業。
可對方卻時冷時熱,愛答不理。
一日,女子突然對菲利普說:“我要結婚了。”
原來,女子愛上了一個有家室的男人,男人承諾會跟她結婚,她便無情地離開了。
可僅僅過了幾個月,女子就哭著找上了門。
“我懷孕了,他拋棄了我。”看著女子梨花帶雨的模樣,菲利普心軟了。
他拿出父母生前留給自己的錢,給女子租房子、請保姆、付生活費和各種賬單。
女子心安理得地享受著一切,并承諾等孩子出生后,就和菲利普去度蜜月。
然而,嬰兒誕生后不久,女子竟悄悄與菲利普最好的朋友格里菲思好上了。
得知真相的那一刻,菲利普幾乎暈倒。
格里菲思曾在菲利普生病時,照顧他,給了他溫暖。
從此,他就把格里菲思當作唯一的知己,對他推心置腹,無話不談。
可沒想到,自己最信任的兩個人,竟一起愚弄他,這讓他痛不欲生。
他找到女子質問:“你落難時,我二話不說掏出錢供養你,難道你忘了嗎?”
不承想,女子竟輕描淡寫地說:“愛誰是我自己的事,如果你是一個正人君子,就不會這么說。”
遭遇背叛,又被道德綁架,菲利普悔恨萬分,差點自殺。
幸好,在大病一場之后,他重新振作起來,遠離了兩個爛人,也從愛情的枷鎖中得以解脫。
查理·芒格曾說:
不要同一頭豬摔跤,因為你會把全身弄臟,而對方卻樂此不疲。
這世上,不是每個人都值得我們傾心相待。
經歷過背叛,看透了人心,才知道什么人值得托付真心。
一旦遇到錯的人,不糾纏、不搭理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及時將自己從一段錯誤的關系中,抽離出來。
遠離那些消極墮落,吸食你能量的爛人,就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自從雙親去世后,菲利普一直靠著父母的遺產生活。
可菲利普被心愛的女子欺騙,把大部分的錢都花光了。
正在他急需用錢的時候,認識了一位股票經紀人。
為了賺到足夠的錢完成學業,他將剩下的錢,全部買了股票。
可沒想到,由于戰亂,股價暴跌,他一夕之間,變得身無分文。
走投無路之下,他寫信向伯父求救,但被冷酷的伯父堅定地拒絕了。
菲利普無法支付房租,只能流落街頭。
他離開學校,找不到工作,沒錢吃飯,睡公園喝涼水,人生陷入絕境,差點餓死。
從來不曾窮到如此地步的他,一時間茫然無措。
直到這時他才明白,原來一個人的退路,都是錢給的。
想起自己曾經為了不值得的人一擲千金,他痛恨自己的愚蠢,也痛恨自己的懦弱。
但悔恨已無濟于事,他只能在饑腸轆轆中咬緊牙關,反復地念叨:
已發生的事是不可避免的,既然已經發生了,后悔是荒謬的。
吃盡苦頭之后,蒼白、焦慮、消瘦的菲利普,敲開了一位朋友家的門。
在朋友家里,他終于吃了一頓飽飯。
后來,也是在朋友的幫助下,菲利普找到一個商場指引員的工作,這才勉強活了下來。
不久之后,他繼承了伯父的遺產。
此時,經歷過極度窮困的他,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大手大腳了。
他拿著錢,踏踏實實地完成了學業。
之后,順利找到工作,并遇見了一位真正愛他的女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泰戈爾說:
你今天受的苦,吃的虧,擔的責,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會變成光,照亮你的路。
一個人若是不摔跟斗,不撞南墻,又怎能練就鋼筋鐵骨?
難怪有人會說:
你受過的苦,最后都會變成你的福報,指引你在未來的人生路上,更加清醒篤定地前行。
毛姆23歲開始創作《人生的枷鎖》,直到41歲此書問世,他才覺得,終于擺脫了一直折磨自己的痛苦和不幸。
書中主人公的經歷,幾乎就是毛姆的人生翻版。
有人說,自己在書中看到的,仿佛是一塊編織著生活苦與樂的地毯。
菲利普經歷過的爛事,撞過的南墻,最后都變成了地毯上美麗的花紋。
那些隱忍的日子,痛徹心扉的愛情,都化作了他覺醒的力量。
凡是經歷,皆是成長。
能讓一個人真正覺醒的,從來不是時間,而是親自體驗痛苦的滋味。
那些糟糕的經歷,苦熬的過程,都是一個人在迷茫中開悟的契機。
愿你能坦然面對生活中的爛事,在人生這張地毯上,編織出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花紋。
作者 | 暄崧,追光而行,向陽而生。
主播 | 絳染,電臺主播、愛配音,神秘的愛貓人。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