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小時候家里裝過大喇叭,或者趕上過那股“樣板戲”熱潮,那你八成聽過一段唱:“打敗美帝野心狼,我們一定要打勝仗!”聲音高亢激昂,擲地有聲。
唱這段的人叫宋玉慶,那時他才二十出頭,一身軍裝、一臉英氣,扮演的“嚴(yán)偉才”成了那個年代最紅的銀幕英雄。他的臉印在年畫上,他的聲音響在各家屋檐下。他,是那一代人的“英雄代表”。
但很多年后,人們發(fā)現(xiàn),曾在臺上唱著“打敗美帝”的宋玉慶,居然悄悄定居了美國。
這事兒,說出來就有點(diǎn)耐人尋味。
宋玉慶是山東青島人,生在1942年。
那年月的藝人不好過。他爹拉琴,他媽唱戲,一家人勉強(qiáng)糊口,日子緊巴得厲害。宋玉慶小時候最開心的事兒,是夏天晚上在村口的大榆樹下,他爹拉琴,他跟著他媽對唱《四郎探母》《探寒窯》。鄰居們一圍一圈,拍手叫好,熱鬧得跟過年似的。
就是這大榆樹下的童年時光,給他埋下了愛戲的種子。
可生活太難了。6歲那年,家里揭不開鍋,他被送進(jìn)“麟祥社”學(xué)戲。學(xué)戲就是吃苦,特別是那種“科班”出身的,打罵是家常便飯。一個唱錯了、一個動作不到位,鐵尺就抽過來了。
苦是真苦,可他咬著牙練。1953年,馬連良來青島演《清風(fēng)亭》,一眼就相中了宋玉慶,叫他演小時候的“張繼寶”。演完還寫了一句題詞:“宋玉慶小同志,將來文藝界之大器。”
一句話,點(diǎn)亮了他的人生。
后來宋玉慶一路學(xué),一路演,被保送進(jìn)了中國戲曲學(xué)校。在那里,師從馬連良、尚小云、李少春這樣的京劇泰斗。可人家沒想著留在北京。他說:“我從山東來的,就得回去。”
回到山東,他一頭扎進(jìn)排練。到了1963年,劇團(tuán)決定重排《奇襲白虎團(tuán)》。原定的主角是李師斌,名角、根正苗紅。可人家36了,演楊育才多少有點(diǎn)不合適。于是,這重任落到了年僅21歲的宋玉慶頭上。
那時候宋玉慶一點(diǎn)不含糊,看資料、訪英雄、跑部隊(duì)、練身段,一招一式都真刀真槍地上。
其中有一場排地雷的戲,他愣是天天趴在地上練,寒冬臘月,衣服濕透了,鞋練爛了。他還親自拜訪楊育才,聽他講“云里翻”的戰(zhàn)術(shù)動作,再自己從三米土臺上練翻,頭摔破了也沒歇一天。
別人以為這是演戲,他知道這叫“敬業(yè)”。
1964年,《奇襲白虎團(tuán)》一上臺,全國轟動。一個文武雙全、唱腔帶勁兒的年輕小生,一下子成了全國的“樣板”。
但很快,風(fēng)向就變了。
1966年,那場風(fēng)暴來了。他說:“我8歲參軍、13歲入黨,排戲、演戲、唱給戰(zhàn)士聽,這樣也有錯?”可沒人聽你講理。
那個階段,他白天挨斗、晚上演戲,心理、身體都快崩了。就在這時,他遇上了王晶玉。
王晶玉,天津京劇二團(tuán)的青衣演員,出身梨園行,漂亮、穩(wěn)重、有才情。
兩人是在一次演出中相識的。那會兒王晶玉一眼就看上了這個眼神倔強(qiáng)、身形筆挺的“問題人物”。宋玉慶覺得自己這身污點(diǎn),拖人家下水不合適。可她一句話打動了他:“你是個好人,別的我不在乎。”
她用攢下的工資,給宋玉慶鉤了毛衣和圍巾,送到后臺。宋玉慶收下后,眼淚差點(diǎn)下來。那是他最冷的時候,卻收到最溫暖的禮物。
1970年,兩人結(jié)婚,第七天王晶玉就回了天津,兩地分居。那年頭,感情就是扛,不是寵。
1970年,電影版《奇襲白虎團(tuán)》要開拍,男主角自然是宋玉慶。可偏偏天不遂人愿,宋玉慶病了——得了重度肝炎,嗓子失聲。急得劇組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找了各種辦法也不行。
最后只能用他1965年演出時的老錄音,配音完成。那時的技術(shù)有限,一個電影后期配了一年半。
電影出來后,全國觀眾蜂擁而至。那段“打敗美帝野心狼”唱段,響徹城鄉(xiāng),孩子都會哼。家家戶戶墻上,是他在影片中的年畫;廣播里,是他的唱段。
可就在這聲浪最高的時候,他又一次被審查了,這次他被下放洗印廠搬磚扛水泥,一干就是好幾年。
80年代初,宋玉慶終于能上臺了。又唱《龍鳳呈祥》《野豬林》《四郎探母》……不管在哪演,掌聲雷動。
可他從不當(dāng)自己是角兒。下鄉(xiāng)演出睡后臺,鄉(xiāng)下飯菜照吃不誤,風(fēng)雪天照演。
他說:“我不紅,是戲紅。”一個演員,心里有這句話,就不會忘本。
1993年,宋玉慶離休。離休那天,他只說了一句:“以后我要把時間留給我老婆。”幾十年聚少離多,他終于有時間為妻子做飯、買菜、打理花草。還把岳母接來照顧,端茶倒水不嫌煩。他說:“我這一輩子,最對不起的就是她。”
90年代中期,女兒青青在深圳創(chuàng)業(yè),宋玉慶跑去當(dāng)后勤。后來女兒移居美國,夫妻倆也一塊去了。就這樣,曾唱“打敗美帝”的宋玉慶,成了一位旅美老藝術(shù)家。
有人覺得諷刺,但他不覺得。他在聚會上一樣唱《打敗美帝野心狼》,唱《將相和》《四郎探母》,大家照樣熱烈鼓掌。
他說:“我沒變,我還是那個唱戲的人。”
很多人不知道,他每年都會回國探親,講課、辦講座、見老友。晚年生活平靜溫馨,偶爾聚會、偶爾唱段,生活再簡單不過。
到2025年,他已經(jīng)83歲,身體還硬朗,面色紅潤。照片上看,他跟王晶玉手牽著手,臉上有一種“終于安穩(wěn)下來”的松弛。
宋玉慶這一生,是時代的縮影。他演過英雄,挨過斗爭;上過銀幕,下過工地;火得發(fā)燙,也冷得刺骨。
但他沒怨過誰。
很多人問:“你唱了一輩子‘打敗美帝’,怎么晚年去了美國?”他不解釋,只笑著說:“我現(xiàn)在,挺好。”
這就是宋玉慶。
他不是誰的標(biāo)語,也不是誰的口號,他只是一個唱了一輩子戲的人。從大榆樹下的童年,到美國洛杉磯的后花園;從京劇舞臺的聚光燈,到家庭廚房的電飯鍋。他的戲,是唱給觀眾的;他的日子,是過給自己和家人的。
《宋玉慶京劇藝術(shù)研究》,山東省戲曲家協(xié)會內(nèi)部資料;
《奇襲白虎團(tuán)》電影幕后訪談,長春電影制片廠檔案;
宋玉慶訪談視頻資料(2012-2019);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