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小時候讀詩文,搖頭晃腦,感受押韻的美。
到了四五十歲,再讀詩文,就潸然淚下了。
原來,我們還不如古人,連告老還鄉都做不到。
多少70后,老屋還在,回老家的砂石路變成了水泥路,但是不想回去了。
就算是老家有人辦喜宴,或者是同學喊聚會,也是 喊也不來。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70后,不再回到老家?
01
父母不在了,老家少了牽掛。
古人云:“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我們十幾歲的時候,外出打工,或者求學。
每到一個地方,第一時間就是寫信,告訴父母,自己一切安好,請不要擔心。
從前的信,很慢很慢,從市里到村里,可能要個把星期,但我們每一次寫信,收信,都很快樂。
我在市里讀書的時候,校門口的門衛室,會把收到的信,進行整理,然后在門口的黑板上,寫上好幾排名字。但凡有名字的,就是到門衛室去取信。
父母沒有讀什么書,信里寫的,也只有只言片語。什么家里的豬賣了,老家的稻子熟了,偶爾會說村里誰蓋了房子,就像拉家常一樣。
到了九十年代,村里開始通電話。
外出的人,打個電話到村口的小賣部,可以把信息轉告給父母。
出門在外的我們,隨時會準備一張電話卡,找一個公用電話亭。和老家的人聊幾句,心里就特別踏實。
一晃,又到了手機時代。
我們和父母隨時都能聯系,走千萬里,都能夠感受到父母的牽掛。
到了過年,提前告訴父母,哪一天回來。
父母呢?總是到村口等著,盼著。
能夠感受到,過年前一兩個月,父母就開始準備年貨。不管商場里的東西多豐富,還是父母做的,最有滋味。
直到有一天,父母走了。我們把老屋的門,鎖起來,繼續外出。
過年過節,忽然發現自己“無處可去”了。
回到老家,就像做客一樣。親戚會喊你吃飯,但也是一頓飯,不能每天都吃。
也許村里的人越來越少了,親戚也搬走了。偌大的村里,幾個老人在留守,壓根沒有人會招呼你。
沒有父母的老家,非常冷清。你感覺不是滋味。那就不想回了。
一咬牙,你決定在異鄉過年過節,老家的一切,都成為了過去事。
02
老家風景不錯,卻窮怕了,卷怕了。
事實上,你的腦海里,是常常浮現出老家的風景的。
遠遠的,是大山。站在山頂,能夠到隔壁鄉,或者是一條大河,一座水庫。
山里有很多野果,每到秋天,就可以采摘,也不要錢。
村口的小河,水很清澈。夏天,總有孩子在戲水。
春種秋收的場景,我們是忘不了的。自己幾歲的時候,就和父母一起插秧,割稻子,收茶籽。
沖著風景,我們是想要回老家的。
但從成年人的角度,看村里的人際關系,還有人的出路,就不想回去了。
小時候,大部分的家庭都很窮。
一家人靠養豬、放牛,賺生活費;農閑的時候,也會去山里伐木,或者幫人蓋房子,賺現錢。但如何努力,錢都是不夠用。
到開學的時候,學費總是湊不齊。若是有急事,家里還要去借錢。
這些年,村里的各種設備,都有。村口的路燈也亮了。但是村里的人,去哪里賺錢呢?繼續面朝黃土背朝天,那收入是很微薄的,也特別辛苦。
沒有收入來源,成年人到老家,就過不下去了。
最可怕的是,村里人的格局太小。深受“小農意識”的困擾。
你衣錦還鄉,準備在村里修建養殖場,就有人和你爭地,或者到處投訴,說這里不合格,那里影響到大家的生活了。
你準備開小作坊,也有人挑剔你,認為你在剝削人。各種難聽的話,會冒出來。現實是,你招人好難。
你要成為農業大戶,一旦賺錢多了,就會遇到無故缺水,漲租金等問題。
在各種矛盾和糾紛之下,你疲憊不堪,終于卷鋪蓋,繼續遠走他鄉。
03
在外扎根多年,就當第二個故鄉。
我的一個同學,在廣西開酒樓,有二十多年了。
雖然不是很富有,但也創造了一份家業。各種人脈圈,也都是廣西。
你喊他回老家,繼續考酒樓,他是不會來的。都是四五十歲的人了,哪有太多的精力,從頭來過。
再說了,很多70后的兒女,在外地出生,也在外地讀書,和老家沒有什么關系。甚至兒女對老家,印象是很少的,只是戶口本上,有老家的地址。
生物學家說:“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既然老家不適合自己,那么我們在異鄉,找到了適合的地方,那也算是一種能耐。
人,謀生是第一位的。只有生活好了,再談什么家鄉情結,再去考慮什么從容,優雅。
在一個地方謀生的時間長了,那也是很有感情的。
很多70后,在老家待了十幾年,在異鄉奮斗了二十多年。到底哪里更有感情,一看便知。
事實上,很多人已經把戶口都遷移到異鄉去了。回到老家,他們是說著家鄉話的“外地人”。
04
70后,這一代人是很特別的,活了四五十年,其實是跨越了幾個時代一樣。
往后看,我們在慢慢變老,父母在慢慢消失,我們終究要和老家告別。生活所迫,哪有那么多事事如意。
人生只能前行,哪有什么回頭路?就算回頭,走幾步,那也不是當初的路了。
把酒嘆平生,往事熬成藥,果真如此。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