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水利部批準,水利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交流中心于5月20日至22日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辦中日韓水利青年交流會。
代表團合影。吳渝攝
5月22日,成都市郫都區蜀水文化博覽館內洋溢著青春氣息,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的30余名水利青年代表齊聚一堂,共同開啟中日韓水利青年交流會。作為落實中日韓三國水資源部長會議精神的重要實踐,本次活動由水利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交流中心主辦、成都市郫都區水務局承辦,旨在深化三國水資源領域務實合作,推動青年人才互學互鑒。
探千年水智慧:從都江堰到現代河湖治理
5月22日下午,三國青年代表在成都市郫都區河長辦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走進蜀水文化博覽館。展館內,一幅幅治水歷史畫卷徐徐展開:殷商時期叢帝鑿玉壘山、疏金堂峽的勇氣,戰國時期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天人合一"智慧,到當代成都平原灌區體系的科學布局;從蜀地傳統水文化中的"以水興城"理念,到數字孿生技術在河湖管理中的創新應用……青年代表們駐足聆聽,頻頻用手機記錄珍貴資料。
代表團在蜀水文化博覽館參觀。 吳渝攝
日本代表團成員對都江堰的魚嘴分水設計贊嘆不已:“這種無壩引水的生態智慧,與現代提倡的低干預治水理念不謀而合。”韓國代表團成員則對成都“公園城市”建設中的海綿城市案例表現出濃厚興趣,代表們詢問具體參數并相互探討,現場氣氛活躍。
代表團觀看四川省及郫都區水網。 吳渝攝
郫都模式:以創新破解全球水挑戰
蜀水文化博覽館旁,由徐堰河提供高品質水源保障的百畝濕地公園,是人們休閑放松的好去處。代表團成員乘坐觀光車,沿濕地公園環湖觀光游覽,目光所及,河清水暢,岸綠景美,“水美鄉村”和“花重錦官城”的動人意境在眼前呈現,青年代表們頻頻發出贊嘆。
代表團參觀城市微縮景觀。 吳渝攝
蜀水文化博覽館的建設,不僅是對蜀水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更是對新時代盛世興水、治水興川豐碩成果的集中展示。
通過“渠地融合、兩手發力”的合作機制,博覽館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和農文旅融合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為破解全球水挑戰提供了創新方案與經驗借鑒。
青年人的創新思維是破解全球水危機的關鍵,三國水利合作不僅要著眼技術互鑒,更要培育共護水生態的文明共識。據悉,與會代表先后赴都江堰水利工程實地考察,并圍繞數字孿生流域、農業節水技術等議題進行專題研討。
河長制經驗獲國際關注
活動期間,郫都區創新的“全民河長”模式成為焦點,區域內水質優良率連續5年保持100%。這種政府主導、社會協同的治理模式,為東亞城市水環境治理提供了新范式。
代表團在濕地公園參觀。吳渝攝
青年代表們在府河生態綠道漫步,親身體驗成都“人水和諧”的治理成果。來自四川大學的李正奧同學表示:“今天我們在蜀水治理的千年濤聲中對話,明日三國青年定能攜手譜寫水資源合作的新樂章。”(吳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