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區史口鎮林家村養殖基地的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隨著養殖人員一聲響亮的吆喝,工人們合力拉起沉甸甸的漁網,剎那間活蹦亂跳的魚苗躍出水面,銀鱗閃耀間濺起歡快的水花。
近日,這個占地80畝的養殖基地迎來今夏首個豐收日,每天都有顧客慕名前來現場挑選,多種優質魚苗“游”向全國各地。
“起網嘍!”隨著路路通家庭農場技術負責人馬瑞凱的指揮,工人們動作嫻熟地將草魚、花白鰱、鯽魚等魚苗分揀裝車。他抹了把汗,臉上掩不住喜悅:“本次收獲的魚苗是去年5月份投放,經過我們12個月的精心飼養,現在魚苗平均重量在四兩,今天一共捕撈了大約五六萬斤,價格在八元每斤左右,預收入大概在40多萬元。”
基地另一頭,負責人馬路路正帶著客戶現場驗貨。他掰著指頭算賬:“我們采用攔蓄水和藕池循環養殖的新模式,不僅節約了用水量,保證了魚的用氧量,還提高了魚苗的成活率?!闭f著他指向不遠處的池塘,"我們目前共有50萬尾魚苗,正常情況下,我們5月份開始銷售魚苗,魚苗能長到20厘米左右?!?/p>
養殖區外,來自壽光的客商張曉龍已經等了兩個小時?!斑@里的魚苗抗病性強、生長周期短,我每年都來采購?!彼蜷_運輸車上的增氧設備說,“這車兩萬斤苗種,下午就能運到白洋淀?!?/p>
據了解,林家村養殖基地主要養殖草魚、鰱魚、鳙魚和鯉魚等四大家魚,利用優質水資源發展工廠化養殖等先進養殖模式,推動漁業發展提質增效,當地養殖戶的養殖畝產和收益實現猛增,年產值100余萬元。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近年來,東營市東營區立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做足做實“土特產”文章,著力構建“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差異布局、錯位發展的鄉村產業發展格局,形成以近郊精品、精致、精細為特點的農業新業態,不斷激發鄉村發展新活力,解鎖群眾增收致富“新密碼”,推動鄉村振興產業從“遍地開花”到“遍地結果”。(大眾新聞記者 孫樂佳 通訊員 張玉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