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義,1895—1974,字宜生,今山西臨猗縣人,抗日名將。畢業于保定陸軍學校,曾為晉軍閻錫山舊部。1931年一1937年主政綏遠省,為綏遠發展做出貢獻。1936年領導了長城、綏遠抗戰。抗日戰爭中,參加忻口會戰、保衛太原,1940年取得對日作戰五原大捷。解放戰爭中,任華北“剿總”總司令。于1949年1月,率部實現北平和平起義,并推動綏遠起義成功。新中國成立后,任水利部部長等職。毛澤東對傅作義說:“你是北京的大功臣,應該獎你一枚天壇一樣大的獎章。”
1936年,傅作義不顧蔣介石“不抵抗”和“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成功地進行了綏遠抗戰。
1933年日軍奪取熱河省后,就策劃對綏遠地區侵占。1935年制定了《對內蒙措施要領》,扶民族敗類,成吉思汗第三十世孫德穆楚克棟魯普(德王)和李守信,成立所謂“蒙古軍總司令部”;收買偽軍頭目王英,組織所謂“蒙漢西北防共自治軍”和“大漢義軍”。1936年1月,日軍指示李守信部侵占察哈爾以北六縣,妄圖進而侵占綏遠大青山以北各縣,更進而推向西北甘、寧、新三省邊界,阻塞中國西北對外交通,割斷與蘇聯的聯系,實現其“滿蒙政策”。
面對險惡的局勢,主政綏遠省的傅作義以“不惹事,不怕事,不說硬話,不做軟事”的原則,首先在以下三件事情上和德王做了堅決的斗爭:綏遠省政府一向在百靈廟等地設關卡,征收鴉片的過境稅,每年收入為200萬元。德王勾結日本特務,和察哈爾省主席劉汝明串通一氣,將西部各旗的鴉片經草地用汽車直接轉至張家口,使綏遠省政府的稅收落空。傅作義特地與察哈爾省政府交涉,減免該項稅款,寧肯少收入70萬元,也叫德王一無所得。另外,當時西公旗的老王死去,德王支持其侄巴圖巴雅爾,與老王的另一個侄子不拉布多濟爭位,傅作義命令王靖國派兵化裝成西公旗安隊發起進攻,打死巴圖巴雅爾等人。
傅作義多次派烏蘭夫(時任傅作義的秘書)前往百靈廟,對保安隊隊長云繼先曉以大義,促成云率千名官兵起義。不僅如此,傅作義在軍事上爭取時間加緊備戰。在沿察北接壤的集寧,陶林紅格爾圖、土牧而臺等地構筑國防工事。在戰技訓練上,傅作義重視練夜戰和近戰,提出“練兩只晚眼”的口號,強調夜間射擊和拼刺刀。他尤其重視遠距離奇襲和“掏心戰”。每星期部隊有三次全副武裝跑60里急行軍的訓練,要求官兵“練兩條鐵腿”。傅作義還經常作抗日的動員演講,指出戰爭要靠人心和精神,并親自規定口號:誓保國土,以盡責任!決心犧牲,以雪恥辱!部隊起床、熄燈、集合后,解散前各喊一次,以激勵士氣。他重視民眾的作用,組織各鄉鄉建指導員帶領各鄉自衛隊用民馬打游擊。
他還任命烏蘭夫的好友高伯玉為綏遠省鄉訓所長,以共產黨發動民眾的某些方法訓練鄉建指導員和壯丁,先后訓練出壯丁10萬人(受過一至三個月不等的軍訓),他還指示加強諜報和策反工作。
由日偽支持的防共自治軍司令于志廉、副司令馬子玉,數次進犯興和等地。8月初,傅作義親臨前線,命師長彭毓斌、團長許書庭先后率部出擊,斃敵數百,俘虜副司令馬子玉等60余人。傅作義傳令將匪首全部處死。
蔣介石國民政府于1936年9月18日明令嘉獎傅“剿匪安民,厥功優偉”。毛澤東也贊揚傅此舉“四萬萬人聞之,神為之往,氣為之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