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隆安縣雁江鎮東義村第10組(內任屯)與第9組(那班屯)圍繞"綠茂、那叫"山林的權屬糾紛已持續十余年,期間多次發生沖突,甚至引發流血事件。村民對處理結果的公平性提出質疑。
歷史經營與權屬爭議
據東義村10組村民提供的材料顯示,爭議地涉及440畝山林,自1980年起由該屯承包經營管理,已持有該山的山林權證書,且多年來種植松樹、油茶、竹木、果樹等經濟作物,年收入過萬元。1983年林業"三定"時,經全村干部群眾現場認界,該山地被劃歸10組所有,并獲頒山林權證(NO:00000801),注明"六茂山、那叫為牧場200畝";相鄰的9組同期權證(NO:0000802)則標注牧場70畝。
據村民介紹,爭議始于2007年,雙方對“六茂、那叫”山的歸屬存在分歧。2008年5月17日,9組組織人員強行砍伐爭議地林木,引發沖突。當月22日,縣鎮兩級政府組織現場調解,共同勾畫糾紛范圍示意圖,并確認該圖將作為處理依據。同年6月,政府又召集原牧場管理員實地勘界,繪制牧場范圍圖,兩份圖紙被指"互相吻合"。2009年,隆安縣政府作出決定(隆政處[2009]4號),將總面積為440畝的爭議地其中的200畝劃歸10組,但9組通過訴訟使法院于2010年以"認定不清"為由撤銷決定。
2011年4月,爭議地再次發生毀林事件,10組種植的果樹、竹木等被砍伐焚燒,村民稱對方企圖毀滅其經營證據。
"一圖兩版"引發質疑
2020年12月,隆安縣政府重新作出[2020]3號處理決定,將爭議地全部劃歸9組。10組不服,于2022年訴至南寧中院。村民指出,在訴訟過程中出現了令人費解的情況:南寧中院2023年3月30日判決書中附帶的[2020]3號文件示意圖和2020年12月15日隆安縣政府提供的[2020]3號附件圖(山林權屬糾紛的處理決定示意圖),與2008年作為處理糾紛重要依據的糾紛示意圖存在明顯差異。對比顯示,這份中院"2023年3月30日的3號文件示意圖"是在庭審結束和判決書下達后才出現的,該圖紙范圍大幅擴張,將原本不屬于爭議范圍的"綠碗山"納入爭議地,并改稱為"綠茂、那叫"山。
"我們持有'綠碗山'的完整土地經營權證,這里從來就不是爭議地。"10組村民代表表示,"同一個案子竟出現兩個不同年份提供的[2020]3號附件圖,這份突然出現的圖紙完全改變了爭議范圍,但法院卻以此作為判決依據。"村民認為,在具有相等法律效率的林權證,對方擅自更改和擴張2008年權屬糾紛示意圖的情況下,仍然把爭議地全部劃歸9組,此舉嚴重影響了判決的公正性。
村民訴求與政府回應
2025年3月,村民在政府接訪活動中提交申訴材料,要求說明證據問題,但未獲答復。4月24日,縣鎮多部門到場調解,第10組村民要求縣,鎮政府部門領導,對被肆意擴大的[2020]3號附件作出解釋,當天縣,鎮領導也沒有作出任何相應說明和解釋。
該糾紛歷時18年,涉及土地權益、歷史經營證據及多次行政司法裁決,村民希望上級部門介入調查,核查圖紙真實性,確保處理過程公開透明。截至發稿,隆安縣政府及南寧中院未就圖紙差異作出公開說明。
免責聲明:本稿件內容由當事人提供發布,僅代表個人觀點,與平臺及媒體無關,如有侵權或不實信息可提供材料聯系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