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城市精細化治理進程中,朱家角鎮泖陽社區以“未訴先辦”主動治理模式,結合“三統籌、四提升”全域環境整治提升專項行動,開展為期一周的環境整治專項行動,成功破解沈巷路38弄的環境頑疾,讓老舊社區煥發新生機。
立體攻堅:多方聯動破頑疾
38弄的環境整治堪稱一場立體攻堅戰。社區組建“黨員先鋒+樓組長+施工隊”的三級聯動隊伍:社區干部深入現場,逐戶開展“敲門行動”化解疑慮;樓組長化身“移動廣播站”,用鄉音拉近溝通距離;第三方施工隊創新“錯峰作業”,避開居民休息時段。通過社區隊伍的環境整治立體攻堅,集中清理了廢舊家具、紙箱以及公共區域散落的雜物,原本堆滿雜物的樓道和公共區域變得整潔敞亮。
對比圖
“起初以為是‘一陣風’,但看到社區工作人員周末還在現場協調清運車,我們也坐不住了?!本用窭畎⒁讨鲃硬鸪苏加霉部臻g的垃圾堆。這種“干部帶頭干,群眾跟著干”的良性互動,實現了為家園“減負”。
柔性改造:菜園變身風景線
沈巷路38弄與沈巷村自然銜接,外來人口與本地老年人混居,開放式的居住格局與多元人口結構,受周邊村民宅前屋后無序種植的影響,單純采取“拔菜清雜”的剛性管理手段,易引發居民抵觸情緒?;诖?,泖陽社區轉變工作思路,探索“疏堵結合、規范引導”的柔性治理路徑,通過系統化改造將無序生長轉化為有序治理:整治期間,泖陽社區居委會創新開展“書記接待日”活動,由黨支部書記沈繼勇全程駐守現場,以“現場辦公”模式與居民開展面對面溝通,對不配合的居民現場說“法”;社區工作人員每天兩次深入現場,動態收集居民意見,及時優化施工細節,讓改造工程貼合民意;第三方施工隊運來優質新土覆蓋舊土;針對居民私拉晾衣繩現象,社區統一安裝20個全新白鐵管晾衣架,盡可能滿足居民晾曬需求。
對比圖
在社區的引導下,居民積極配合,將原有的蔬菜重新移栽,開辟出一條條規整的溝渠,實現小菜園從“雜亂生長”到“有序種植”的蛻變。
長效守護:自治激發新動能
對比圖
為鞏固整治成果,社區構建起“居民自治+社區監管”的協同治理機制:針對外來人口占比較高的實際情況,泖陽社區物色一名具有號召力與協調能力的外來務工人員擔任“環境守護者”,負責日常巡查工作,對公共區域亂堆物、違規種植等各類環境問題及時勸阻;同時定期開展“回頭看”行動,以制度化、規范化、長效化的管理舉措,推動沈巷路38弄從“環境整治”向“品質提升”轉型升級,讓居民切實享受到整潔、美觀、宜居的幸福家園。
記者:高軍(名優基層)
攝影:高軍(名優基層)
編輯:李璨(名優)
責任編輯:李艷麗(首席)
終審:潘胡剛
轉載請注明來自“綠色青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