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國學生心理健康日”,寓意“我愛我”,呼吁廣大學生朋友們要關愛自我、接納自己。隨著社會節奏的提速以及就業競爭的加劇,大學生群體面臨的壓力日益增大。學業負擔、社交焦慮以及對前途的迷茫感,已成為影響他們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如何科學識別和有效應對情緒困擾,成為了高校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課題。
日前,青浦區精神衛生中心聯合上海政法學院,以“覺察情緒·對話心靈”為主題,開展“心靈奇旅”全國學生心理健康日主題宣傳活動。通過趣味互動與專業支持相結合的方式,為學子帶來了一場輕松而又深刻的“心靈體檢”。
活動分為多個互動體驗區,現場氣氛輕松又熱烈。不同于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嚴肅氛圍,此次活動以游戲化形式向學生們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在“情緒猜猜猜”環節中,同學們兩兩組隊,以肢體和表情演繹各類情緒,在輕松的氛圍中大家學會了分辨和正確表達憤怒、焦慮、喜悅等情緒信號;“心靈體檢站”則引入科技元素,學生通過掃碼即可完成焦慮、抑郁、壓力等維度的自評,現場領取個性化“心靈體檢卡”,直觀了解自身狀態;而在“OH卡體驗”環節,同學們在心理醫生的帶領下,借助潛意識直覺卡片,探索自我內心世界,進一步加深對自我的認知和了解。
本次活動不僅充滿趣味性,更注重專業性與服務性。現場特別邀請“盧國強名醫工作室”心理咨詢團隊,為學生們提供一對一精準心理咨詢,覆蓋情感問題、學業壓力、人際關系困擾等多個方面。與此同時,活動積極推廣962525心理熱線和“隨申辦”心理咨詢線上預約平臺,暢通“云端”心理求助渠道,既保障了服務的延伸性和可及性,又有效保護了學生的隱私信息。
據青浦區精神衛生中心專家介紹,情緒波動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正常現象,關鍵在于如何科學地面對和調適。廣大學生要學會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及時覺察內心的焦慮、壓力或低落情緒,并嘗試以運動、交流、寫作等健康方式進行紓解。當情緒困擾持續存在或影響到學習、生活時,應主動尋求老師、同學或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幫助,而不是一味壓抑或回避。正視情緒、善于表達,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一步。通過合理調節與及時求助,可以有效預防心理問題的進一步發展,助力同學們以更加積極、陽光的心態迎接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活動現場還設置了“集章打卡贏禮品”環節,學生們在體驗不同互動項目后收集印章,兌換定制U盤和帆布包,有效激發了同學們的參與熱情。每一位參與者還可獲得心理危機資源包,內含心理健康手冊、減壓小物等實用物品,進一步幫助同學們掌握情緒調節與心理自助的方法。
青浦區精神衛生中心黨支部書記費維表示:“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說教層面,我們需要讓這些知識真正‘活起來’。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降低學生的心理防御機制。我們觀察到,在輕松互動的環境中,學生們表達自己的情緒和困惑變得更加自然,接受專業建議的態度也更加開放。這正是我們想要的效果——讓同學們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心理素養,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近年來,青浦區精神衛生中心堅持“預防為先、醫教協同”的理念,持續推動心理健康服務進校園、進社區。中心通過開設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組建心理志愿者團隊、建立心理危機干預綠色通道等多種形式,為轄區學校提供全方位心理健康支持,有效提升了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助互助能力。
下一步,青浦區精神衛生中心將繼續深化與轄區學校的合作,進一步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體系;同時,面向學生群體推出“心理觀察員”培訓計劃,培養更多大中學生成為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播者和同伴心理健康的守護者,構建“全員參與、全程守護、全域覆蓋”的心理健康生態圈,為青浦學子筑牢心理健康的“防護墻”。
記者:朱澤敏
攝影:朱澤敏
視頻:朱澤敏
編輯:沈千慧
責任編輯:李艷麗(首席)
終審:潘胡剛
轉載請注明來自“綠色青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