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帶一路”倡議推進10多年來,上海司法行政系統以法治創新為筆,通過制度創新、人才培養、數智賦能,織密涉外法治保障網絡,以規則銜接、案例示范輸出中國法治智慧,為共建“一帶一路”注入法治動能,繪就護航國家戰略的圖景。
調研及走訪烏茲當地律所的各專業特色和對于中國客商的建議
烏茲別克斯坦,全稱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是一個位于中亞的內陸國家,是世界上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第一次去烏茲別克斯坦,是在2013年,為一家機械設備進口企業處理與中國企業的國際貨物貿易糾紛。當時客戶已經聯系不上中國出口商了,我接到委托后,通過走訪發現中國供應商已經因為經營不善倒閉,但是還有30%的貨物沒有發出。我深知對于這樣單位執行的難度,也同時了解到烏茲別克斯坦客戶已經100%全額支付了貨款,處境艱難。于是輾轉通過客戶給到的提單上實際生產商的名稱溯源“倒查”到有效的出口商股東的電話,經過耐心的溝通和上門探訪,最終說服出口商股東又拿出錢來訂購了剩余貨物發往烏茲別克斯坦,最終未上法庭已經將事情解決。烏茲別克斯坦客戶非常感念,在后來的七年當中,我就全面代理了這家客戶在中國的所有案件。
正是這樣的機緣巧合,我在烏茲別克斯坦創造了很多第一次:2016年,第一次拜訪中國駐烏茲別克斯坦大使館、也是第一位拜訪的中國律師;2017年,第一次代表中國企業對烏投資的農業項目列入總統重點項目清單;2018年,第一次上了烏茲別克中央電視臺的新聞;2019年,第一次和烏茲別克斯坦前任司法部部長共進晚餐……白駒過隙,從2013年接受第一個烏茲別克斯坦客戶的委托開始,我從事中烏之間跨境法律服務已然12年了。12年來,我親歷了中國公民入烏從材料繁瑣、簽證費用昂貴到10日內免簽入境的變化,見證了“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成為烏茲別克斯坦第一大貿易伙伴的歷史時刻。我也在一個個案件的實踐中領悟到,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涉外律師絕不能閉門造車,必須走出來,深耕下去;也絕不是傳聲筒,而是通曉兩國法律的“總指揮”;也不能是任性的“游客”,而是兼具“民間外交家”職責的中國律師,要以自己的專業能力和人格魅力傳遞中國法治聲音,為進一步完善中國涉外法律制度作出貢獻。
為促進中烏之間民眾對于對方國家的法治環境等的理解,與烏茲律師一起開設社交賬戶進行投資、加密貨幣、稅收、勞動等板塊的專訪,以兩國通用文字進行普法宣傳
今年1月和4月,我又飛赴烏茲別克斯坦,推動和完成我的“十大任務”,如律師事務所塔什干辦公室的選址、對接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政法學院、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的涉外法治人才班的跨境實習項目和實習基地、參與“烏茲別克斯坦加密貨幣周”系列法律論壇、與當地律師一起以比較法方式對烏茲別克斯坦與中國民法典、民事訴訟法、刑法、對外投資法等多部與中國企業公民在烏投資、經商、生活等緊密相關的法律進行系統化研究等等。當然,還新承辦了3起中烏之間的訴訟仲裁類案件及一起中國企業在烏的商業地產開發非訴項目。隨著時日加深,我希望能夠通過研究和實踐,成為中烏法治互通的橋梁之一。今年春節后,我向普陀區人大遞交了有關細化和改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當中司法文書送達機制的修法建議。
今年40歲的我已經走過40多個國家,喜歡烏茲別克斯坦是因為那里的人。每次走出塔什干國際機場,總會有用力招手來接機的烏茲別克斯坦伙伴,還有偶然拼桌熱情跟我分享早餐的大姐,以及擁有天使般笑容的小朋友,總是饒有興趣地問我關于中國的一切。
原標題:《十日談·法治護航一帶一路 | 陳敏:在烏茲別克斯坦的日子》
欄目編輯:華心怡 文字編輯:王瑜明
來源:作者:陳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