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17日,全世界的天文學家都把目光投向了木星,那里有一顆名為蘇梅克列維9號的彗星,它在木星強大引力的 “暴力拆解” 下支離破碎,即將撞上這顆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
這場撞擊的壯觀場景,被哈勃望遠鏡忠實記錄,撞擊瞬間迸發的強烈閃光,其蘊含的能量相當于20億顆廣島原子彈同時爆炸,如果它撞到地球的話,或將造成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這顆彗星從一開始就顯得與眾不同,它的運行軌跡異于常理,不遵循繞太陽公轉的常規路線,反而穿梭于太陽系內的行星之間,最終被木星的強大引力所俘獲。
自1993年被發現起,天文學家便憑借精湛的計算能力,準確預測到它將于1994年撞擊木星,這一消息迅速引起全球天文界的高度關注,各國天文機構紛紛行動起來,為這場宇宙奇觀的觀測做足準備。
位于歐洲的一系列天文臺嚴陣以待,太空中的哈勃望遠鏡調整角度,正奔赴木星的伽利略號探測器、已越過木星的旅行者 2 號,都將精密的觀測設備對準了木星,如同等待一場盛大演出的觀眾,滿懷期待。
最早的撞擊信號,是在可見光之外的電磁波領域,木星發出的強電磁波強度比平時激增 9 倍,預示著一場驚天動地的撞擊即將來臨,隨后,蘇梅克列維 9 號彗星的碎片排列成隊,以每秒 60 公里的驚人速度,如同一串連珠炮,依次撞擊木星。
伽利略號探測器記錄下的第一顆碎片撞擊畫面,展現出一個巨大的火球沖天而起,瞬間溫度飆升至 3 萬攝氏度。劇烈的撞擊引發強大對流,氣浪沖到木星云頂上方 3000 公里的高度,還在木星表面留下了一個與地球大小相當的撞擊痕跡。
在長達13 個小時的連續撞擊過程中,最大的一塊直徑達 3 公里的碎片,在撞上木星時爆發出耀眼的光芒,不僅改變了木星的外觀,還在其表面留下了多個醒目的黑色疤痕。當所有彗星碎片都消失在木星云層后,木星的云層陷入紊亂,原本深藏于木星內部的水、氫化氫等化合物,以及硅、鐵、鎂等重元素,也在這場劇烈的撞擊中被翻涌到表面,首次被人類所發現。
從太陽系的宏觀結構來看,木星作為質量和體積最大的行星,恰好位于八大行星的中心位置。它宛如太陽系的 “定海神針”,憑借強大的引力牢牢控制著小行星帶,阻擋著從外側飛向內側的彗星,成為守護地球的堅實盾牌。
倘若沒有木星,小行星帶內數百萬顆小行星將失去束縛,肆意橫飛,地球將難以維持長期的穩定,脆弱的生命演化進程很可能就此中斷。即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面對類似 SL9 彗星這樣的太空威脅,人類依然面臨巨大挑戰,因為各國的小行星防御系統尚處于起步階段,應對太空危機的經驗嚴重不足。
回顧歷史,自40億年前起,地球軌道附近的小行星就已被逐漸清空,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那顆小行星,或許就是最后一顆撞擊地球的超級小行星,但宇宙中的危險時刻存在,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