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23)日,浙江寧波余姚市姚北實驗學校小學部食堂被曝絞肉機內存在大量活體蛆蟲,引發廣泛關注。隨后,校方介入調查,并發布情況通報,稱家長反映絞肉機內有蛆蟲的情況屬實,系該絞肉機在上次使用后未按要求及時規范清洗導致。目前,學校已對食堂進行全面消殺、清理。同時,余姚市將依法依規開展全面調查,對違反校園食品安全的行為和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
食品安全無小事,校園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不僅事關學生身體健康,更牽動著廣大家長的心。學校食堂絞肉機內竟有大量活蛆,著實讓人惡心,也令人氣憤。雖然目前官方通報稱,“系該絞肉機在上次使用后未按要求清洗導致”。那么問題來了,上次使用到底是多久?是一次未清洗還是長期未清洗,才導致如此大量活蛆存在?根據通報,此事是家長陪餐時,進入食堂后廚發現。家長一眼就能看到的事,為何食堂工作人員就沒及時發現?相關設備清洗流程以及重點工作環節是否每天建有臺賬并實行監督?
顯然,一紙通報并未打消家長心中的疑慮、平息公眾的憤怒。而更諷刺的是,涉事學校還曾獲“浙江省A級食堂”“浙江省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學?!钡葮s譽。作為“示范單位”,連起碼的日常清潔流程都不到位、相關監管也形同虛設,又是打了誰的臉?
近年來,類似校園食品安全事件并不少見,有的是給學生吃變質發霉食材,有的則是相關清潔衛生不合格不到位,種種亂象不僅傷害學生身體健康,也讓眾多家長倍感揪心與痛心,其中暴露出的校園食品安全風險,更凸顯出常態化監管與透明化管理的迫切性。
就在去年11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工作指引》,對學校主體責任和教育行政部門責任提出明確要求,強調校長應切實履行學校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責任,應嚴格規范執行陪餐制度,每學期應面向師生和家長分別組織開展一次食品安全及滿意度測評。
校園食品安全事關學生健康,必須干干凈凈、明明白白。讓學生們吃上“放心餐”,讓家長們能放心校園餐,相關各方必須各盡其力、各司其職。一方面,必須加強校園餐流程管控與責任落實,做到“明廚亮灶”,讓校園餐曬在陽光下,才不至于“發霉”“生蛆”;另一方面,還要落實“師生共餐”“校長陪餐”等制度,督促相關責任方都能像關心自家孩子一樣關心每位學生吃得好不好、健不健康,才不會對相關問題熟視無睹、放任自流。與此同時,也要強化外部監督,此次事件得以暴露就是家長陪餐制起了作用,持續鼓勵家長委員會等參與校園食品安全管理,在社會層面形成共治,也有助于進一步扎牢校園食品安全的籬笆。
總之,在制度上優化、在責任上強化,唯有“嚴”字當頭,才能筑牢校園食品安全防線,讓每個孩子都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營養。
上游新聞評論員 龍春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