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5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五位來自農業農村領域的基層代表分享了他們在穩產增產、鄉村振興中的實踐故事。從黑土地上的種糧大戶到沿海地區的水產專家,他們以科技為筆、以土地為卷,在希望的田野上書寫著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時代答卷。
中外記者見面會現場(趙一帆 攝)
黑土地上的“科技種田經”
“過去用小四輪拖拉機種65公分小壟,現在換成1.1米大壟機械化作業,糧食產量翻了番。”作為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克東縣農機合作社帶頭人,黑龍江種糧大戶鄒德海帶領合作社將經營面積擴展到6萬余畝,通過“壟上雙行”種植模式和全程機械化作業,14年累計生產糧食3億多斤。
在黑土地保護方面,鄒德海帶領合作社探索出“一增一減”施肥法:減少化肥用量,增加有機肥施用量,將牧場糞便發酵還田;通過玉米大豆輪作、秸稈粉碎翻埋,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
“深松整地30公分以上,能讓土壤透氣,還能凍死蟲卵?!编u德海介紹,無人機植保、精量播種等技術的應用,讓農藥使用量減少15%,糧食損耗率降低至3%以下。如今,合作社不僅發展鮮食玉米加工生產線,還研發出真空玉米罐頭等新產品,讓黑土地的饋贈以更多形式走上餐桌。
小農戶對接大市場
“我們幫小農戶解決‘做不了、做不好、做了不劃算’的難題。”11年前,安徽省黃山市黟縣農友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徐海波放棄城市生活返鄉創業,針對土地分散問題,總結出“有農”生產服務模式:聯合村集體整合小農戶需求,與中國水稻研究所合作引入集成技術,建成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
數據顯示,接受服務的農戶水稻畝均產量比普通農戶高200斤,僅機械化作業和農資集采就能每畝節本300元。徐海波還延伸產業鏈,將優質稻谷加工成“友農”品牌大米,通過加價收購讓農戶分享增值收益?!艾F在無人機植保、工廠化育秧普及了,手機就能操控灌溉系統?!彼袊@,農業社會化服務讓小農戶也能用上“大科技”,去年合作社帶動周邊200余戶農戶戶均增收超8000元。
讓土地“活”起來
“誰說年輕人不能種田?我們農場有67名返鄉青年?!薄?5后”江蘇省鎮江市果牧不忘農場總經理華夢麗的創業故事,顛覆了人們對“新農人”的想象。2015年,她帶領4名同學扎根農村,發展“果牧結合”的生態循環農業:千畝農場里,果樹下養殖的畜禽糞便成為有機肥,植物組織培養室實現草莓苗量產,“以銷定產”模式讓513萬斤農產品直通市場。
在她的公益農場,2萬余名學員接受技術培訓;助農服務隊免費扶持700余戶農戶,輻射面積4.2萬畝?!拔覀兊牟葺绯苫盥蕪?0%提升到95%,每畝效益增加3000元。”華夢麗說,生態循環模式讓農場形成30多種野生小動物棲息的小生態圈,多項綠色食品認證讓農產品溢價20%以上。如今,她正推動“生物多樣性農業”,讓科技與生態在田野間同頻共振。
從“土地硒”到“產業吸”
“現在我們的大米比普通米貴三倍?!苯魇≮M州市于都縣梓山鎮潭頭村黨總支書記劉連云的話語中滿是振奮。六年來,他帶領村民建設萬畝富硒蔬菜產業園,開發“雩山·硒柿”等10余款產品,建成紅色研學路線,年接待游客超百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突破5000萬元。
潭頭村探索“黨支部+龍頭企業+農戶”模式,村民通過土地租金、務工薪金、集體分紅獲得“三金”收入。村民劉大姐從廣東返鄉后,流轉3畝土地、入股旅游公司,年收入從2萬元增至6萬元。“我們修繕了烈士紀念塔、紅軍長征渡口,把紅色故事變成‘吸金’資本?!眲⑦B云說,富硒產業與紅色旅游的融合,讓村民既端穩“富硒碗”,又吃上“旅游飯”。
從“經驗養”到“科學養”
“8萬畝青蟹養殖塘換上配合飼料,減少小雜魚投喂2萬噸?!闭憬∨_州市三門縣農業農村局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陳麗芝的一組數據,展現了水產養殖的綠色變革。20年來,她走遍全縣養殖鄉鎮,推廣“配合飼料替代小魚小蝦”技術,通過校地合作突破苗種繁育難題,建立從養殖到餐桌的全鏈條追溯體系。
為打消養殖戶顧慮,陳麗芝培養10多位科技示范戶,帶著“土專家”開現場會、算經濟賬:使用配合飼料每畝省2000元,水質改善后病害減少90%。養殖戶老陳從被懷疑到成為“土專家”,帶動全村4000畝池塘轉型,青蟹售價每斤提高20元。“‘塘有限,值無限’,科技讓每畝塘的效益提升10%以上。”陳麗芝說,如今三門青蟹通過直播帶貨走向全國,成為漁民的“致富蟹”。
鄒德海的大型農機具讓土地產出翻倍,徐海波的社會化服務讓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體系,華夢麗的生態循環模式激活土地價值,劉連云的“富硒+旅游”打開產業融合空間,陳麗芝的養殖技術革新重塑海洋經濟生態。
正如華夢麗所說:“鄉村振興給了年輕人機會,而科技讓我們有能力扎根土地。”在科技賦能下,傳統農業正加速向智慧農業、綠色農業轉型,更多“鄒德海們”“陳麗芝們”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創新,讓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穩、餐桌更豐富,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