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就職一周年,其態度和一年前判若兩人,是什么原因讓他口風大變?大陸是否看出端倪了呢?
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就職已經滿一年時間,而這一年的任期,似乎給他帶來了不少“成長”。還記得他剛就職時,頻繁對大陸指手畫腳、囂張跋扈。如今的賴清德卻開始換了另一副面孔,他在周年講話上,聲稱要“堅定地追求和平”,表示“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
(賴清德周年講話)
深入來看,賴清德強調希望和平,不愿卷入戰爭。聽上去好像很有道理,但問題來了:如果他真的熱愛和平,為什么要頻頻挑戰大陸的底線?臺當局在兩岸關系發展上屢屢越過紅線,這種挑釁無異于火上澆油。他們對大陸常常進行妖魔化宣傳,甚至連臺灣藝人在大陸發展,都要受到威脅和制裁。如果嘴上說的是和平,而行動上卻是挑釁,那這豈不是自相矛盾?
其次,賴清德希望與大陸展開“對等尊嚴”的對話。這句話聽上去高大上,但實際上,就像給溝通設置了一條難以跨越的鴻溝。不少人都知道,如果臺當局能回到“九二共識”的框架下,與大陸進行務實溝通,那么兩岸關系可能會迎來轉機。但賴清德的所謂“對等尊嚴”條件,無異于畫地為牢,把兩岸對話的大門幾乎鎖死。
第三,賴清德的“自保論”更是讓人哭笑不得。賴清德表示,臺灣購買美制武器的行為,只是出于自衛。可是看看他們引進的那些裝備,并且每次到貨后,就馬上揚言可以“反制大陸”。這種“有賊心沒賊膽”的姿態,說是自保,恐怕任誰都不會相信。
(臺灣購買美制武器)
不過除了這些內在分析,最值得注意的,還是賴清德在表面上口風變軟,那他為何這樣做?
答案或許就藏在島內的民意調查中。最近一項數據顯示,賴清德的滿意度居然狂跌了10%,這可不是個小變化。而且他的不滿意率不斷攀升,出現了“死亡交叉”的尷尬局面。在歷屆臺灣地區領導人的表現評析中,賴清德在“兩岸關系和平”這項上更是墊底,讓人唏噓不已。而他的“對手”國民黨也沒有閑著,近期對民進黨當局發動了猛烈攻擊。
(賴清德面對不利民調結果)
這種政治寒潮無疑給賴清德敲響了警鐘。賴清德已經意識到,繼續維持一年以來對大陸強硬的立場,只會讓自己陷入更加被動的境地。因此,他迫切需要在言辭上降調,以謀求一種新的平衡。
對于賴清德的軟化措辭,大陸當然也不是沒有表態。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明確指出,賴清德在“臺獨”立場上依舊如故,并繼續推行以美國為后臺的“以武謀獨”路線。這樣的兩面派策略想要蒙混過關,注定是徒勞的。
(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表示,賴清德兩面手法了無新意,注定失敗。)
不管賴清德再怎么花拳繡腿,也改變不了一個事實:臺灣始終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岸統一的歷史任務勢必會完成。大陸的政策十分明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這是解決兩岸問題的基礎。只要臺當局愿意放下執念,大陸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愿意同臺灣各界人士在此基礎上進行真誠的對話與合作。
展望未來,臺灣的處境可以說是充滿了機會與挑戰。一方面,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島內若能與大陸加強合作,尤其是在高科技和貿易領域開展互動,將極大提升經濟活力,造福兩岸人民。另一方面,臺灣目前的政治氣候也并不樂觀,賴清德若繼續采取激進的“臺獨”政策,可能會進一步惡化兩岸關系,導致不可預見的風險。
總的來說,眼下,賴清德和臺當局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上。是繼續頑固推行“臺獨”路線,選擇一條“死路”,還是回歸理性對話,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答案可以說已經很明顯了。
而對于大陸而言,推動兩岸統一是歷史的必然,任何時候都不會動搖這一信念。在統一的進程中,大陸將繼續堅持和平發展的理念,為兩岸關系的良性互動創造條件。只要臺當局能夠在一個中國原則的框架下采取積極措施,大陸也會愿意伸出橄欖枝,共同構建兩岸和平繁榮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