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雷總開著法拉利的Purosangue出現在街頭的時候,很多人都已經預料到“法拉米”的三維數據已經存放在某米設計師的電腦里頭,平民版“法拉利”或許就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自家的車庫里頭。
只是讓人沒想到的是,“法拉米”會連法拉利先生——恩佐·法拉利之子——的專屬定制顏色也一并借鑒過去。
要知道,在汽車設計中定制一款顏色并非易事。顏色本身是一種有限的資源,常見的顏色已經被廣泛應用,如何在已有的顏色基礎上進行創新,開發出具有獨特魅力和個性的,且具備量產條件的色彩,是研發人員面臨的挑戰。
氣不打一處來的法拉利,決定在某米發布會開始前貼臉開大,將這一場關于體面的羅生門推向高潮!
1
雷總在接受采訪時信誓旦旦地說過:“某米汽車沒有任何一處細節是抄襲的。”那為什么某米YU7看起來那么像Purosangue,會引起網友們的冷嘲熱諷?
從某米汽車首席設計師對YU7的介紹中,或許就能找到答案:“比例,是汽車設計的靈魂!”
因為人家致敬的,從來都不是細節,而是靈魂——車身顏色當然也是靈魂的一部分。只要致敬的是靈魂,就永遠不算抄襲!如果當年眾泰也明白這個道理,估計也不用被罵著退出市場。
造車如做人,都要有點阿Q精神。
根本不用看細節,蒙著臉也能讀出法拉米的味道。
當某米設計師在發布會上激情演繹YU7的“原創美學”時,馬拉內羅設計工作室的咖啡杯正倒映著來自東方大國的極致比例感:3倍的輪軸比、2.1倍的輪高比、1.25倍的高寬比、1:3的頭身比......當美感換成了數字,原創也就有了碰巧的可能。
只不過這種“巧合”恰似當代汽車工業的黑色幽默:在智能參數化設計時代,連“致敬”也變得如此“科學”。
2
當百年汽車工業沉淀下來的設計美學還在被意大利人禁錮在普通人消費不起的超級跑車時,某米將它用電動化外衣重新包裝,就可以完成從奢侈品到消費品的“技術降維打擊”——曾經的法拉利,你高攀不起,如今的“法拉米”,你值得擁有!
是的,網友戲稱的“法拉米”現象,本質上是設計倫理的通貨膨脹。
當某米YU7的光環尾燈點亮時,投射出的不僅是科技光環,更是中國車企在品牌溢價困境中的集體焦慮——畢竟用1/20的價格就能收獲七成相似度的“躍馬體驗”,這種性價比的遮羞布下,掩蓋的是設計源動力的慢性衰竭,又或者是激蕩的商業社會里的投機取巧。
這種“反向工程崇拜”折射出中國制造業的認知困境:當工程師用游標卡尺丈量豪車的每一道曲線時,他們丈量的不僅是物理尺度,更是心理上難以跨越的品牌鴻溝。想要樹立起“豪華性能”的形象,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致敬”現在的榜樣。
阿Q穿長衫,亦是這道理。
這種“拼貼式創新”的吊詭之處在于,全車多達10組貫穿式風道、40多組風阻優化,以及同級最低的0.245風阻系數......這些數據本該成為自主創新的勛章,卻因設計語言的“過度借鑒”淪為技術原罪的陪葬品。
內嵌式的防滾架、Hyper Vision天際屏,以及僅僅靠96.3kWh的動力電池就跑出835km純電續航的極致能耗追求......所有這些技術創新都應該擁有自己的流量池,都應該成為YU7身上的閃光點。
可是,一天過去了,大多數人似乎更愿意討論設計與躍馬的相似度,而非其技術突破。
工程師被設計師反噬,這是汽車工業的一種悲劇。
3
“某米YU7的‘致敬’,并不妨礙它的銷量。”我同事跟我說。其實我也非常贊同。信奉宗教的人,肯定無條件相信他們的教旨。當你看到白云皮革城的A貨包包被不斷打包發運,就會明白虛榮也是一種剛需。
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中國汽車的國際形象,正在被這種“致敬”傷害。
“在過去的75年中,保時捷一直秉承創新精神,并嚴格遵循制造標準以塑造品牌辨識度。保時捷期待與那些愿意遵守相同或更高標準的企業進行公平、公正、誠實和合法的良性競爭。”當被問到如何看到“保時米”的問題時,保時捷的柯時邁(Michael Kirsch)道出了這耐人尋味的一番話。
當某米的發布會還有16分鐘就要開始的時候,法拉利的官方公眾號發布了一篇題為《法拉利先生的專屬Purosangue》推文,用這種無聲的抗議,彰顯自己的原創設計。
多謝某米,法拉利的推文迎來了潑天的流量。
中國汽車工業用二十年完成的品牌救贖,正在被某米的“高智商致敬”重新拖入信任危機。整個東方制造業在創新路徑上呈現出極度的精神分裂——既渴望用數據證明超越,又難以擺脫對西方設計圖騰的隱秘崇拜。
這場設計羅生門的終極拷問在于:當某米用508kW的動力實現性能反超,用“沒有30萬下不了臺”的調侃完成市場碾壓時,為何仍要執著于那根與躍馬神似的C柱曲線?答案或許藏在北京設計中心的某個深夜,當工程師第101次調整參數時突然頓悟——
“打敗傳統的從來不是更好的原創,而是更聰明的致敬。”
只是,當“法拉米”的戲謔稱謂在熱搜榜上狂歡時,那些曾在慕尼黑車展為中國設計鼓掌的歐洲媒體人,或許正在悄悄修改他們報道中的形容詞——從“令人驚嘆的東方美學”變成了“精明的商業重構”。
這種語義的微妙轉換,或許才是中國汽車工業最昂貴的版權費。(文|大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