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路上邊走邊看演員表演,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看表演時突然變“群演”,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看表演、當群演時,還能逛市集,又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5月24日至25日,多倫市集劇場第二季第二集上演,延續“市集+劇場”創新玩法。這個周末,在多倫路文化名人街,購物、賞劇、交流并行。
小虹已先行抵達現場
沉浸式體驗了這場
“市集+劇場”的創新藝術派對
(視頻:郭磊)
“哥,你不會離開我吧?”
“要是東九你不給我推輪椅,我哪兒都去不了, 我還能去哪里?”
中午12點,多倫現代美術館對面的噴泉小花園區域變身為世河和東九居住的“責任之家”福利院,沉浸式劇目《人生拼圖》在此開演。
《人生拼圖》講述了智力障礙者東久與身體殘疾者世河之間的“非血緣兄弟情”。作為“多倫市集劇場”第二季的全新篇章,該劇以韓國電影《我的一級兄弟》為靈感,在城市街區中展開一段關于“殘缺與完整”的公共敘事。整場演出以五場結構將情節與議題有機串聯,結合街頭實景裝置與觀眾互動,打破傳統劇場邊界,讓戲劇真正走入生活,也喚起大眾對殘障群體與自我認知的重新思考。
在第一幕“責任之家”中,以居住空間為基礎,現場設置多種無障礙設備,幫助觀眾直觀感知殘障人群的現實處境。
不僅如此,現場還精心打造了互動體驗區域,將抽象的殘障生活具象化為可觸摸、可體驗的場景。在三個不同感官的無障礙體驗區域,觀眾可模擬“輪椅障礙體驗”“無聲的表達”“看不見的數字”。這些沉浸式的體驗,讓觀眾從不同維度走進殘障人群的世界,傳遞包容與理解的溫暖力量。
令人倍感溫暖的是,劇目特別邀請專業手語老師駐場,為聽障觀眾提供無障礙支持,確保他們在劇場中的平等參與。
此外,作為本次劇場的視覺核心,特別設置的“鏡屋”裝置引導觀眾從外在空間進入內在情緒。鏡面材質構筑的封閉空間在光影交錯中投射出虛實交融的場景,邀請人們在此對望自己、感知他人。“鏡屋所呈現的,是每一個‘尚未被擁抱的自己’,它喚起的不是憐憫,而是理解、共感與尊重?!爆F場工作人員介紹道。
此次貫穿整個劇目的市集吸引了40多個品牌前來,除了靈感文創、好吃的好喝的,亦有不少關注特殊人群的組織、團體參與。
虹口區殘疾人聯合會以“彩虹里的故事”為主題設立愛心義賣展位,展出由殘障群體創作的刺繡、繪畫、編織等文創作品。據介紹,此次愛心義賣得到了虹口殘聯“申邊”助殘志愿服務隊、上海市虹口區弘陽社工事務所、夢工坊咖啡、上海市虹口區社區體育協會等單位的共同參與及支持。
“多方力量攜手推進融合理念落地,讓公益實踐不僅停留于展示,更深入城市文化的肌理之中。通過這樣的融合實踐,本次活動不僅回應了‘文化為民、文化惠民’的理念,也進一步拓展了城市文化空間的內涵邊界。文化不止是展示,更是參與;藝術不只是表達,更是連結。讓每一個人都能通過自己的方式被世界聽見,正是這場‘人生拼圖’所試圖拼合出的溫柔現實。 ”主辦方相關負責人如是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延展戲劇邊界,市集現場的每一個帳篷門頭均設置了無障礙主題插畫,使視覺系統與劇目精神相呼應。
市集上,不少身著統一綠色賽服的游客頗為顯眼。他們是“2025中國坐標·上海城市定向戶外挑戰賽”的選手。多倫文化藝術會客廳為本次城市坐標定向賽打卡點之一,賽事當天恰逢多倫市集劇場舉行。主辦方通過巧妙的路線設計,有機串聯文旅商體展資源。一方面,底蘊深厚的多倫路增添了賽事路線的色彩、提升參賽者的體驗;另一方面,通過賽事宣傳及參賽選手的網絡社交渠道,在進一步加強多倫路宣傳力度的同時,也促進了多倫路商業消費。這樣的嘗試為探索“文化+”發展新引擎積累了寶貴的實踐成果。
此次活動由上海長遠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及四川北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主辦,虹口區文化和旅游局、虹口區商務委員會指導,上海長遠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上海聚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虹口區建設和管理委員會、虹口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虹口區殘疾人聯合會支持。
主辦方表示,未來,“多倫市集劇場”將持續深耕社區文化土壤,推動優質文化資源走出劇場、走進街區,打造更多接地氣、有溫度、可持續的公共文化產品,為城市文化生活注入更多活力與可能。
記者:張燕麗
圖片:張燕麗、上海長遠文化(集團)有限公司
編輯:張燕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