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起點藏在一處不起眼的住宅里——杭州湖畔花園小區16幢1單元202室。這個面積僅150平方米的住宅,在1999年見證了馬云與“十八羅漢”圍坐電腦前,用睡袋打地鋪,開啟了改寫中國互聯網史的創業征程。
如今,這座承載著傳奇的湖畔小屋被完整復刻,成為阿里新總部里最特別的“精神地標”。在本月的阿里日,馬云身著白色T恤、佩戴“風清揚”工牌來參觀復刻的湖畔小屋,并鼓勵員工“堅持創業精神,持續創新”。
走進復刻空間,時光仿佛倒流二十余年:開裂的瓷磚縫隙積著灰塵,銹跡斑斑的晾衣桿斜掛陽臺,馬云寫的“發展是硬道理”字跡仍留在斑駁墻面上。
二手電腦、員工打地鋪的睡袋、貼著便簽的拼裝辦公桌,以及堆放外賣盒的角落……這些刻意保留的場景,猶如時空凝固,最大限度還原了初創時期的窘迫與熱血。
洗手間門上的“倫敦”貼紙出自早期團隊的幽默——當年調侃輪流使用洗手間為“輪蹲”的諧音梗,至今仍是阿里人口中的經典段子。
設計團隊通過數百小時的歷史影像比對與親歷者訪談,甚至還原了墻面油漬的漸變層次。
屋頂垂下的紅色橫幅“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與2003年非典時期淘寶團隊簽名的龍泉寶劍、刊載首則招聘啟事的《錢江晚報》舊報紙共同構筑記憶錨點。
質樸的水泥墻、雜亂電線、二手家具……一切在訴說著阿里巴巴初創時期的艱苦歲月,傳遞著中國互聯網拓荒年代特有的生命力。同時,也潛藏著互聯網“車庫文化”與硅谷自由精神。
這座打破企業展廳常規的復刻建筑,日均吸引超3000人駐足。當訪客觸摸到鍵盤上經年累月的磨損痕跡,或許更能理解馬云近日佩戴“風清揚”工牌參觀時所說的深意:“這里不是懷舊博物館,而是要讓每個阿里人記住——偉大始于車庫里的信念與堅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