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個農(nóng)歷四月二十七,老槐樹葉子紋絲不動蟬鳴燥。蹲門檻瞅著水泥地裂縫,突然想起長輩念叨的老話。“雨水多不多,就看四月二十七”,年輕人聽著或許覺得迷信。
可老輩人傳下來的話,實打?qū)嵅刂^察天氣的門道。
“四月二十七曬破瓦,三伏天里汗浸衫”,這話乍聽像打油詩。九八年那天晌午熱得老母雞不下窩,后來倆月沒見透雨。村東頭水庫見底,玉米桿子蔫巴巴的沒點兒生氣。
老一輩說這天艷陽高照,地氣收得早,后頭雨水就憋著。“雨打門環(huán)響叮當(dāng),秋后倉滿谷飄香”,去年應(yīng)驗了這話。
連陰雨讓屋檐水跟斷了線似的,鐵皮門環(huán)敲得當(dāng)啷響。秋收時稻穗沉得壓彎了腰,新米在打谷場堆成小山包。
四月末雨水潤透土層,恰恰能給莊稼攢足生長的后勁兒。“蜻蜓繞梁飛三圈,梅雨時節(jié)要翻船”,聽著玄乎卻有實例。前年傍晚蜻蜓在房檐下打轉(zhuǎn),像有人攪了馬蜂窩似的。
沒半個月就連著下了二十多天暴雨,河堤都被沖垮半截。
小生靈對天氣的感知,有時候比天氣預(yù)報還靈驗幾分。
“蛙聲半夜叫得急,水田要穿蓑衣”,早年間插秧季最怕這個。九五年四月底癩蛤蟆叫得人睡不著,芒種前后天天暴雨。老輩人說青蛙皮薄,對天地變化的感知比人還機靈呢。
“四月二十七刮南風(fēng),谷倉老鼠要搬空”,話糙理不糙。
零三年南風(fēng)勾來連陰雨,曬場上麥子都長出了綠毛。南風(fēng)一起濕氣重,碰上下雨地里麥穗準生芽,這話不假。種半輩子地的人都清楚,這些農(nóng)諺準不準,心里頭有桿秤。
眼下天氣悶得像蒸籠,樹葉子打卷,怕又是個旱年光景。隔壁院絲瓜秧子蔫頭耷腦,墻根馬齒莧卻綠得發(fā)亮。這野草越是天旱長得越旺,你說這事兒奇不奇?
蟬鳴聲突然停了,空氣里飄來土腥味,西北天堆起墨疙瘩云。晾衣繩上藍布衫被風(fēng)吹得晃蕩,鐵皮簸箕在墻角哐當(dāng)翻跟頭。
要變天了?這天氣到底咋走,著實讓人心里頭犯嘀咕。
從老輩農(nóng)諺到如今氣象,都在說四月末天氣的緊要。
國家氣候中心數(shù)據(jù)顯示,華南前汛期降水比常年少了12%。長江中下游云量也跟著少,這跟2013年高溫年有點像。厄爾尼諾余威還在,副熱帶高壓提前北抬可不是好事。
江淮江南可能有15天以上38℃高溫,武漢合肥或達41℃。
這樣的天兒,地里莊稼能扛得住不?
著實讓人有些擔(dān)憂。有人信老農(nóng)諺,有人信天氣預(yù)報,兩者到底咋結(jié)合?農(nóng)諺是老輩人經(jīng)驗,現(xiàn)代氣象是科學(xué),各有各的道理。
可不管信哪個,都得盯著天氣,提前給莊稼做打算。就像這會兒天要變,得趕緊去收拾院子里晾曬的東西。天氣這事兒,從來跟咱農(nóng)民的收成緊緊連著,馬虎不得。
“四月二十七曬破瓦”到底準不準,還得看后頭天氣咋變。但提前做準備總沒錯,多留意天兒,才能少遭點災(zāi)。您那兒今兒啥天氣?
對老輩人的這些話,您咋看呢?歡迎在評論區(qū)說說,咱一起聊聊這天氣里的門道。
關(guān)注咱們天氣號,往后天天給您報準天氣,助您安排農(nóng)活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