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黃梅天帶著超長待機模式殺來了。6月6日入梅到7月13日出梅,足足38天的雨要泡濕13個省區市。長江中下游的農田又要遭罪了,莊稼最怕長時間泡在水里。
老輩人說“黃梅無好天,五谷要搶險”,這話一點不假。
持續陰雨會讓土壤缺氧,作物根系呼吸困難容易爛根。田間濕度大還會滋生病蟲害,像水稻的紋枯病、小麥的赤霉病最愛這種天氣。東北雖然沒梅雨,但這時候也得防著夜間的霜凍,莊稼剛出苗經不起折騰。
南方的鄉親們,首先得把田里的排水溝好好清理清理。排水溝要是堵了,雨水排不出去,莊稼就跟泡在水盆里沒啥兩樣。我個人認為,老輩人用草木灰撒在田間防潮的辦法挺管用,現在可以結合著覆蓋地膜。
地膜既能減少雨水直接沖刷土壤,又能降低田間濕度,一舉兩得。還有大棚種植的農戶,得把大棚骨架加固加固,別讓大雨把棚壓塌了。
肥料也要注意,連續陰雨會讓土壤里的養分隨水流失,得適時補肥。
補肥別用太多化肥,容易傷根,有機肥和復合肥搭配著用更好。有人可能覺得年年都過黃梅天,沒啥新鮮的,可今年雨期特別長。就像湖北的老張,去年梅雨季排水慢了兩天,三畝玉米就爛了根,損失不少。
現在可不能掉以輕心,該提前準備的物資趕緊備起來。
除濕機、塑料布、沙袋這些都得安排上,關鍵時刻能派大用場。還有個關鍵細節得注意,陰雨間隙要是出點太陽,別忙著去田里干活。這時候土壤黏濕,人進去踩一遍,土就板結了,更不利于莊稼生長。
不同地區情況不同,華南地區還得防著臺風跟梅雨疊加,那影響可就更大了。家里有果園的,要檢查果樹的支撐情況,別讓大風把樹刮倒了。
總之,這次超長梅雨季對咱們種地的來說是個挑戰。傳統的經驗咱們得用,科學的辦法也得跟上,兩手準備才穩妥。現在該做的事很明確,先去田里看排水溝通不通,再檢查大棚和物資。
要是自己拿不準,趕緊聯系村里的農技站,他們有專業的指導。別等著雨水來了再著急,早動手才能少遭損失。莊稼不會說話,但咱們得替它們把防護做好,這一季的收成可就靠現在了。
記住,種地跟著天氣走,提前準備不發愁,咱們農民有的是辦法應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