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進入第三天,云南展區憑借多元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成為本次展會的焦點。
云南展區文創產品熱銷。云報全媒體記者 張梅煥 王小羽 高祎祎 攝
駐足于建水紫陶展臺,玫瑰造型的香爐散發著清幽古韻,遍布細膩圓孔的紫陶茶具似鏤空雕花……建水紫陶的文化價值在于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創新,名家字畫、名山大川、非遺技藝都是融合的素材。工藝美術師李艷飛除了制作紫陶,還擅長刺繡。在她看來,云南豐富的民族文化是創作靈感的重要來源,仍有很多設計元素亟待發掘利用。
我省是世界茶源中心地帶,有著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也有滇紅茶制作技藝、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藝等文化資源。本屆文博會,“九貝飛碟濾掛”拓展了傳統功夫茶的喝法,讓“茶”有了更多創新空間。不同造型的濾掛可以標記個性文字標簽,使用上,能夠確保正確的水料比例以及悶蒸時間,既能制作奶茶,也可升華為一杯果茶飲品,受到年輕群體青睞。
瓦貓是民間房頂上的鎮宅神獸,時至今日,其被賦予招財納福的吉祥寓意。在本次文博會上,各種縮小版瓦貓被運用在不同場景,瓦貓杯墊、鑰匙扣、手鏈、掛件,更有手拿元寶和花束的招財瓦貓。展臺負責人李瓊仙此次帶來的另一件瓦貓作品饒有趣味,其正面是瓦貓擺件,倒過來就變成了一個瓦貓茶杯。李瓊仙出生在瓦貓制作世家,如今她的女兒也從事瓦貓制作,真正做到了傳承。
華寧縣特殊的土壤礦物,凝煉出華寧陶的多彩釉色及金屬質感。文博會上,各類華寧陶的奇趣擺件舉目可見,當中也不乏瓦貓身影。華寧陶制作大師劉陽告訴記者,華寧并非瓦貓的原產地,近年來隨著瓦貓在文創界不斷出圈,他們將瓦貓作為創作方向,實現了跨界融合創新。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傣族織錦也在加速創新,一些高端定制禮服及職業套裝不斷涌現。本次文博會,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文化企業帶來了大象玩偶泐泐,其身披傣錦,造型呆萌可愛。與泐泐一起被賦予人格化特征的還有玩偶巖小版和雀小娜,設計元素上,這些玩偶運用了傣錦紋樣。
獨龍毯是省級非遺項目。獨龍毯制作需要從源頭采集原料制作麻線,之后是紡織、縫制,就連染料也全部來自植物,堪稱原生態、全手工制作的典范。獨龍毯展臺負責人介紹,目前獨龍毯已開發出家居、辦公、玩偶、配飾等多個文創產品,獨龍毯的彩虹紋樣還被運用到了咖啡的外包裝設計上。過去“白天當衣、晚上當被”的獨龍毯,如今文化附加值與日俱增,為獨龍毯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云報全媒體記者 秦明豫
責任編輯 呂世成 陳潔
責任校對 李鴻睿
主編 林舒佳
終審 編委 陳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