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印巴達成停火協議后,所有人都以為兩國之間的沖突能得到暫時緩解,但巴基斯坦方面卻十分清楚印度的用意,尤其是那仍舊未恢復的《印度河用水條約》足以說明莫迪政府的狼子野心。
既然賊心不死,為何還是退而求其次簽訂停火協議,印度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當地時間2025年5月10日,印度外交秘書唐勇勝在記者會上宣布,印度同巴基斯坦達成停火協議。
其實還真不是印度想通了要謀求和平,而是在一系列問題面前他們不得不停下進攻的腳步向現實低頭。
當全球軍隊對印巴空中戰場展開深入研究之后,發現了幾個絕不容忽視的細節,這或許也是印度宣布放棄的關鍵原因!
1
印度一向不滿足于“南亞大國”的稱號,尤其是莫迪政府開啟“印度洋雄心”計劃的新篇章后,他們一直都心心念念見證印度成為世界級大國,即便印度的廣大民眾也紛紛認為,憑借印度的軍事實力足以和全球任何一個國家掰掰手腕。
出現這種現象絕不能怪民眾鼠目寸光,要怪就得怪印度政府的餅畫得是又大又圓,可在和巴基斯坦的空中較量中,印軍的表現徹底撕開了莫迪政府的遮羞布!
戰斗剛剛打響,印度軍隊信心滿滿地駕駛著來自法國的“陣風”、俄羅斯的蘇-30MKI等先進戰機準備和巴基斯坦一決雌雄。
在他們看來“萬國牌”的戰機可謂集百家之長,百家之長咱還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集中,但該有的問題印度是一個也沒落下!
陣風戰斗機剛剛飛上空中,數據鏈就出現致命失誤——這批來自法國的戰斗機沒辦法和印度的其他戰斗機直接兼容,想要展開“串聯”就必須依靠地面的中繼站甚至人工語音進行協調。
空戰變化莫測,別說幾分鐘甚至幾秒的風云突變都有可能扭轉戰局,稍有不慎有可能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地。
況且面對的巴基斯坦軍隊絕非等閑之輩,他們和我國聯合研發的JF-17“梟龍”戰機已經成為空軍力量的中流砥柱,當印度執著于地面人工協調的時候,巴基斯坦已經通過強大的數據鏈作為支撐實現了實時共享情報,印軍的任何一絲風吹草動都逃不脫捕捉。
從發現目標到執行決策,巴基斯坦僅僅在幾分鐘內就能完成一系列任務,可反觀印度,冗長的數據鏈交接直接讓這一過程最短也需要20分鐘。
5月10日的交手就足以證明決策速度到底有多重要,巴基斯坦就是靠著快速決策能力使其能夠搶先摧毀印度前線機場和指揮中心,印度的“陣風”剛剛起飛就已經成了巴基斯坦軍隊的囊中之物。
印度或許還沒清楚一個道理,從其他國家購來的大量裝備雖讓人看的眼花繚亂,可細細想來單反關乎核心前沿技術的武器裝備,怎么可能會讓金錢來衡量,能賣給印度的大都是一些“邊角料”戰機。
打鐵還得自身硬,巴基斯坦就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個道理,其麾下的霹靂-15E空空導彈射程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50公里,而搭載著“流星”導彈的“陣風”戰機無異于淪為他人口中的笑柄。
在這場空中較量中,“裝備性能差距的體系化放大”給印軍上了第一課!
2
空中戰場,起到決定性作用的絕對繞不開戰機水平,可縱觀整個世界,其實以弱勝強的例子并不在少數,其中起到變量的究竟是誰?
那便是飛行員,但印軍即便在這一變量上的表現仍舊不盡人意。
據知情人士的透露,巴基斯坦空軍飛行員的年均飛行時長達到了240個小時,而印度卻只有180小時,光是訓練量來看巴基斯坦就已經展現出了絕對優勢。
飛的時間越長,至少就能積累充足的經驗,所以在5月7日的交手中,巴基斯坦的飛行員直接讓印度飛行員變得暈頭轉向。
雖然印度空軍的數據鏈不如巴基斯坦那樣反應迅速,但至少還能展開溝通,可巴基斯坦飛行員卻借助預警機的引導,在印度的“陣風”戰斗機剛剛進入巴軍打擊范圍后便立刻鎖定目標。
雖然“陣風”戰機具備“頻譜”電子戰吊艙,即便情況危險也不會陷入“啞火”境地,可巴軍飛行員的一個舉動卻展現出超高的技術水準,他們直接跳過擴頻技術破解了干擾模式上的不足,發射的48枚導彈其中11枚精準命中目標,轉瞬即逝間直接擊落兩架印度戰機。
在數據鏈癱瘓甚至顯示器都無法看到具體位置之時,印軍飛行員驚慌失措,甚至連專業術語都忘得一干二凈,當反復呼叫的明語響徹天際后,至此印度飛行員徹底喪失了和巴軍飛行員正面硬剛的基礎。
既然截獲了印軍飛行員與地面塔臺的VHF通信頻段,巴軍飛行員索性將計就計直接通過語音模仿技術偽造了地面指令,印軍三架米格-29UPG在空中恍如無頭蒼蠅一般不知前往何處,最終意識到被騙后也無力回天,望著空空如也的燃油儲備只能被迫降落。
說到這有人還不是多理解,雖然印軍飛行員年均180飛行時長的水平不如巴基斯坦飛行員,但這一標準已經接近北約標準,可為啥一道空中戰場上頓時露出致命弱點?
還是像上面說到的那樣,“萬國牌”戰斗機終究中看不中用。
印度空軍將“陣風”視為“制勝法寶”,但由于各國戰機不兼容的技術最終導致其淪為“飛行棺材”,使用國外的裝備本無可厚非,但印度空軍的裝備來源國足足有9個之多!
印度空軍的“幻影”-2000戰斗機
俄羅斯的200多架蘇-30MKI戰斗機、米格-29K艦載機、80多架米-17V-5直升機、米-26重型直升機;法國的“陣風”戰斗機、“幻影”2000戰斗機;美國的C-17“環球霸王”運輸機、C-130J“超級大力神”運輸機、P-8A反潛巡邏機、AH-64E“阿帕奇”攻擊直升機、CH-47F“支奴干”運輸直升機;英國的HS-748運輸機、“鷹”式教練機;以色列的SPYDER防空導彈系統、“哈比”“哈洛普”無人機、德比空空導彈……
米-17V-5直升機、
然而空軍不過是印度軍隊的一個縮影罷了,情報部門“碎片化”特征,讓空軍只能依賴以色列“蒼鷺”無人機偵察,讓陸軍部隊把全部希望寄托在美國“全球鷹”數據上,而聲音大雨點小的海軍托付于歐洲“衛星星座”,最終各系統數據格式不兼容,導致戰場態勢感知延遲。
結語
莫迪政府借克什米爾恐襲發動軍事行動,試圖通過“強硬姿態”提升選情,卻低估戰爭代價。
印度空軍司令在戰敗后48小時內被“閃電撤職”,暴露高層對戰局失控的憤怒,更諷刺的是,印度將失敗歸咎于中國提供防空系統,卻遭國際社會嘲諷“賊喊捉賊”!
此戰不僅是巴基斯坦的勝利,更是中國軍事技術出口與體系化作戰理念的勝利,而印度若繼續沉迷于“萬國牌”裝備堆砌,未來沖突中的潰敗將更加慘重。
印度空軍司令被“閃電撤職”
參考資料:
1.印巴沖突,為何驟然升級又迅速停火——光明網
2.外媒:印度軍隊在印巴沖突中為何表現如此糟糕——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