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京東路的中央商場,讓老上海人直嘆氣。這兒曾是熱鬧的平民購物天堂,如今卻冷冷清清。
中央商場歷史可不短,1945年就已存在。
抗戰后堆滿美軍剩余物資,零件、鏈條啥都有。
關鍵是價格比別處便宜,吸引了無數人來淘貨。上世紀70年代末最熱鬧,四喇叭收錄機搶瘋了。有人為搶購打地鋪排隊,隊伍從南京路排到外灘。
商場里修理攤和小百貨最火,修家電便宜又快捷。老師傅戴老花鏡擰幾下,半小時就能修好物件。
還有各種稀罕物件,外地游客專門來這兒采購。逛累了有便宜美食,油豆腐粉絲湯幾毛錢一碗。老顧客記得,周末一天能有上萬人涌進商場。
每個攤位都擠得水泄不通,跟過年趕大集似的。1973到2005年,因南京東路改造商場關門。
2021年重新開業,模樣大變讓人認不出來。
以前密密麻麻小攤位沒了,換成國際大牌入駐。
一件衣服幾千塊,一雙鞋抵普通人月工資。商場從“老百姓的商場”,變成了“富人打卡地”。
人氣也跟著一落千丈,為啥現在沒人愿意來?首先是定位出問題,以前5塊能買燈泡修家電。
現在一瓶水賣15塊,普通老百姓哪敢往里進?有大爺吐槽:“以前來這兒是過日子,現在像看洋玩意兒。
”商場還把特色搞沒了,修理攤、小五金店全清走。以前外地人來必淘零件,現在和其他商場沒啥兩樣。
加上年輕人習慣網購,2024年上海網購占消費35%。商場僅有的優勢也沒了,人氣咋能不往下掉?以前小攤位營業到晚上10點多,現在早早就關門。
小食街沒了煙火氣,商場繞彎找廁所都得問人。中央商場的變化,反映出上海改造的一些問題。
只想著走高端賺大錢,卻忘了老百姓才是顧客。看看蘇州雙塔市集,保留老菜場熱鬧加文創。
長沙文和友搬進老市井味道,成了網紅打卡地。要是中央商場一樓留修表配鑰匙攤,二樓賣上海特色。三樓開個懷舊咖啡館,或許能留住老顧客、吸引新人。
可惜現在一味追求高端,最后成了“四不像”。
城市更新不是拆舊換新,老味道才是記憶的根。你覺得中央商場該咋改?
留言說說你的想法。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具體以實際情況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