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多地農技站電話快被打爆了。“夜里霜打苗,早上葉子卷成條”,華北不少農戶盯著地里剛露頭的玉米苗直嘆氣。天氣預報說下周還有兩股冷空氣,春耕關鍵期撞上倒春寒,莊稼人心里都懸著塊石頭。
東北平原的大豆剛播下去,墑情剛好卻趕上降溫,地膜覆蓋夠不夠厚成了大問題。村里王大爺蹲在地頭抽煙:“我記得98年那次倒春寒,小麥減產兩成,現在想想還心疼。”可光發愁沒用,縣農業局的技術員已經下村了,手里攥著的資料全是應對法子。
南方丘陵地帶種烤煙的鄉親們也別大意,低溫陰雨天最容易滋生病菌,排水溝得趕緊清。“老輩人看云識天氣,說‘清明斷雪,谷雨斷霜’,可今年氣候怪,該防的還得防。
”村支書大喇叭里喊。科學辦法更得跟上,比如玉米田可以撒草木灰,既能升溫又能補鉀,老把式都說這招靈。大棚種植戶這幾天格外忙,加固骨架、多層覆膜,半夜還要起來看溫度計。
有個數據讓人心驚:據不完全統計,去年類似天氣讓部分地區春播作物出苗率下降15%。
但也有做得好的例子,山東壽光的菜農提前給大棚加裝了地熱管線,幼苗愣是沒受凍。這里面有個關鍵問題:傳統土辦法和現代技術怎么結合最有效?
我個人覺得,老一輩的經驗是寶,但也得跟上新法子,比如用手機查實時氣象預警就挺方便。現在最要緊的是分地區行動:東北趕緊檢查地膜密封性,華北準備葉面肥防寒,南方重點防澇。
可能有鄉親會問:“補肥該選啥時候?
下過霜馬上噴行不行?”這里面學問可不少。農技員說得明白:葉面肥要在晴天上午10點前噴,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搭配最管用。
還有個事得提醒:農資店最近人多,買防凍劑得趁早,別等缺貨了才著急。
有人可能覺得麻煩,覺得“莊稼活靠天收”,但這些年吃過的虧告訴咱們,主動防災才是硬道理。你看隔壁村老李,去年沒聽勸沒蓋地膜,豆子出苗稀稀拉拉,秋后少收兩麻袋。
眼下時間可不等人,玉米播種區的鄉親,趕緊趁著降溫前再補一遍有機肥。大棚戶別忘了檢查通風口,白天適當透氣防悶苗,晚上嚴密封堵保溫度。山區梯田要特別注意排水,積水爛根比凍害還難治,鐵鍬該扛出來了。
最后說個關鍵:各鄉鎮農技站都開通了24小時熱線,拿不準的趕緊打電話問。這場倒春寒是挑戰,也是個提醒:種地得跟著天氣走,更得學會提前打算。
記住了,莊稼不會說話,但你對它用心,它秋天準保回饋你好收成。現在就行動:明天一早先去地里轉一圈,該蓋的蓋,該灌的灌,別拖到降溫了才后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