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萬對十萬
東晉永和十年(354年),大將軍桓溫帶著五萬兵馬北伐前秦。這哥們兒打仗有個特點,愛玩心跳。出發前他給朝廷吹牛:“三月之內必取長安!”結果剛到藍田就被前秦丞相苻雄堵在秦嶺腳下。《晉書·桓溫傳》里寫得清楚:前秦軍十萬人馬把山道堵得嚴嚴實實,晉軍的糧道還被羌人斷了。
眼瞅著要完犢子,桓溫急得在帳篷里轉圈,突然靈光一閃:“傳令官!讓前鋒部隊……”
要說這傳令官也是倒霉催的。他本是個文官,頭回上戰場,聽見外頭殺聲震天,嚇得兩腿直哆嗦。桓溫那句“后撤誘敵”愣是聽成了“火攻突擊”,抄起令旗就往山下沖。前鋒大將袁真看見令旗上的火把信號,還以為老大要拼命,抄起長矛就喊:“兄弟們!燒他娘的!”
燒錯方向的“火龍陣”
袁真這頭帶著三千死士,背著火油罐就往秦軍大營沖。可這幫人慌里慌張的,居然跑反了方向!本該燒東邊的糧草庫,結果一股腦沖向西邊的馬廄。
更要命的是當天刮的是東南風,火借風勢,“呼啦”一下把秦軍的戰馬全點著了。
《資治通鑒》記載了這魔幻場面,上萬匹戰馬拖著火尾巴滿山亂竄,把秦軍自家陣型沖得七零八落。羌人盟友更絕,看見馬群著火,以為是天神發怒,跪在地上咣咣磕頭。桓溫在山上看得目瞪口呆,反應過來后趕緊擂鼓:“沖啊!天助我也!”
苻雄的“冤種”時刻
前秦丞相苻雄這會兒正在中軍帳啃羊腿,突然聽見外頭鬼哭狼嚎。掀開簾子一看,好家伙!自家戰馬變成“火焰駒”,羌人跪地求饒,晉軍跟打了雞血似的往下沖。
這老哥也是個人才,抄起佩劍就砍了報信的親兵:“胡說!定是晉人妖法!”
等他爬上瞭望臺,晉軍已經殺到眼皮子底下了。苻雄急中生智,想玩招“空城計”,命令士兵敲鑼打鼓裝樣子。可底下人早亂套了,敲鑼的找不著槌,打鼓的抱著鼓跑,活脫脫演了出鬧劇。
最后苻雄被袁真一箭射中屁股,趴在馬背上逃回長安,留下十萬人馬全喂了秦嶺的野狼。
朝廷里的“懵逼”現場
捷報傳到建康(今南京),東晉朝廷炸了鍋。宰相司馬昱拿著戰報的手直抖:“這…這也能贏?”御史中丞謝尚更逗,非要查證是不是桓溫謊報軍功。結果派去的監察御史回來說:“秦軍大營的灰堆里,還能扒拉出燒焦的馬骨頭呢!”
最搞笑的是封賞環節。傳令官周祿因為“傳錯令立大功”,本該砍頭的罪過變成了升官三級。
桓溫在慶功宴上喝高了,拍著周祿肩膀說:“你小子錯得好!下次接著錯!”后來這事記在《世說新語》里,成了“歪打正著”的經典案例。
歷史學家的“地鐵老人臉”
后世學者看到這段記載,個個滿臉問號。南宋史學家李燾在《續資治通鑒長編》里吐槽:“溫之勝,非人謀,實天幸也。”現代軍史專家黃樸民更是在《魏晉南北朝戰爭史》里算了一筆賬:這場仗晉軍傷亡不到三千,秦軍卻死了六萬,戰損比1:20,堪稱古代戰爭奇跡。
最絕的是民間演繹。明朝話本《桓大將軍歪傳》里,傳令官周祿被寫成“火德星君下凡”,說他那晚其實是故意傳錯令。
老百姓還給他修了座“誤打誤撞廟”,香火旺了幾百年。
戰場外的蝴蝶效應
這場烏龍勝仗引發的連鎖反應,比戲文還精彩。前秦經此一敗,內部爆發權力斗爭,苻健把弟弟苻雄罵得狗血淋頭;羌人部落覺得前秦靠不住,轉頭投奔了晉朝;桓溫趁機在關中搞“軍事特區”,把長安城外的麥子割了當軍糧;最倒霉的是東晉國庫,原本準備賠款的銀子,全換成慶功宴的酒肉了。
后來苻堅在淝水之戰學乖了,死活不肯讓戰馬在前線扎堆。估計是被老祖宗這場敗仗嚇出心理陰影了。
要說這場仗純靠運氣,那也不盡然。桓溫雖然傳錯令,但三點準備很關鍵:
1. 提前讓士兵帶足火油,本是用來燒山道的;
2. 專門訓練過山地作戰,跑錯方向也能打;
3. 袁真是個猛將,見勢不對立馬玩命。
《孫子兵法》里講“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這場仗算是完美詮釋。就像現在炒股,你以為要跌停割肉,結果莊家烏龍指讓你暴富,歷史有時候比小說還魔幻。
回看這場仗,簡直像老天爺寫的搞笑劇本。一個嚇破膽的文官,一群跑錯路的士兵,加上滿山著火的戰馬,居然拼出個史詩大捷。
所以說啊,讀歷史千萬別較真,保不齊哪天翻開書,又能看見哪位祖宗在戰場上演“人間喜劇”呢!
(全文完)
參考資料
1. 《晉書·桓溫傳》(房玄齡等撰)
2. 《資治通鑒·晉紀》(司馬光著)
3. 黃樸民《魏晉南北朝戰爭史》
4. 南宋話本《桓大將軍歪傳》(佚名)
5. 央視紀錄片《中國通史》第34集《門閥政治》
6.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