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同安街道麗陽社區的麥田里,金黃的麥浪隨風起伏,數臺聯合收割機正穿梭其間,切割、脫粒、裝車一氣呵成,麥粒如金色瀑布般傾瀉進運輸車廂……這是龍泉驛區小春作物機械化收割的生動場景。
記者從區農業農村局了解到,目前全區1.56萬畝油菜、1.12萬畝小麥已收割完畢,本輪機械化收割率超95%。
在麗陽社區的收割現場,種糧大戶王中英望著飽滿的麥穗難掩喜悅:“我們種了1400余畝小麥,今天用了17臺收割機,預計一天就能收完,明天就開始旋耕土地,馬上種大豆玉米了。”據區農業農村局數據顯示,自5月上中旬油菜開鐮以來,全區統籌調配上百臺套農業機械參與作業,通過“農機合作社+農戶”模式實現連片收割,1.56萬畝油菜已率先完成顆粒歸倉。小麥收割也搶抓晴好天氣加速推進,已于5月24日前完成全部1.12萬畝收割任務。
“機械化收割不僅省時省力,還能減少損耗、提高效益。”據了解,今年全區小春作物機械化率較往年有明顯提升,達到了95%以上,秸稈還田率同步超九成以上,實現“收割—還田”一體化作業。隨著收割機的轟鳴聲漸次遠去,麗陽社區的田壟間只剩下麥稈即將被旋耕入地,新一輪的播種季又將在這里鋪開。
據初步估算,全區今年小春階段小麥畝產預計370公斤,總產量414.4萬公斤,油菜畝產175公斤,總產量273萬公斤。目前,相關部門和企業已協調糧庫、收購點做好倉儲和收購準備,確保顆粒應收盡收。
這個初夏,從東安街道頂佛寺村的油菜收割,到平安村的小麥收割,再到洛帶鎮柏楊村、寶勝村的小麥顆粒歸倉,藍天白云下的機械轟鳴,正是龍泉驛區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用科技藍守護麥田金,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
主編:白龍祥
副主編:鄧晴鳳
責任編輯:李娜
編輯:王景
圖文:廖玉蓉
視頻/剪輯:向競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