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 本報記者 張馳 范瑞恒
□ 本報通訊員 周建霞 攝影報道
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零零散散灑落到“民情議事亭”,顯得格外明亮。
掛起條幅、支起展板、擺起桌椅……5月12日,迎著初升的朝陽,天津市津南區海棠街道依托“逢十說事”品牌活動,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搬到了品尚花園小區的“民情議事亭”。
同行的有法官、檢察官、司法所工作人員、律師、社區民警、志愿者、網格員,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現場解決群眾的煩心事。
“我原本想在平臺短租三個月,但中介讓簽了一年合同,口頭約定退租轉租均不收取額外費用?!眲⒚谰辏ɑ└嬖V律師張金鈴,現實情況是如果提前退租,不僅要扣除押金,還需賠付年租金的20%作為違約金。聽了她的講述,又仔細看了租房合同,張金玲依據民法典的相關規定,為劉美娟提供了法律幫助?!凹议T口就能得到專業的解答,真是太方便了。”困擾劉美娟多日的煩心事在律師的參與下迎刃而解。
類似這樣主動靠前服務的不只是海棠街道。
5月12日,天津市津南區海棠街道依托“逢十說事”品牌活動,將“綜治中心”搬到了品尚花園小區的“民情議事亭”,整合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行政以及其他相關部門的力量,聽民憂、解民愁,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5月15日,一名群眾到西青區綜治中心尋求幫助。西青區人民檢察院值班人員現場通過“12309全時空智慧檢務系統”,與區人民檢察院銜接處理。
5月15日,西青區綜治中心接待大廳1號窗口,法律援助律師潘星光為來訪群眾解答法律問題。
4月29日,西青區綜治中心接待大廳,工作人員為群眾提供咨詢服務。
4月29日,西青區辛口鎮把“綜治中心”搬到了田間地頭,現場了解鄰里雙方因地界產生的“疙瘩”,釋法說理,引導雙方化干戈為玉帛。
“除了‘治已病’,我們還注重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蔽髑鄥^委政法委副書記韓再禹介紹說,該區綜治中心發動樓棟長、小巷管家、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吸收近300名快遞員、外賣員等新業態從業人員,組建了21支西青義警隊伍,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風險防控等工作。
近年來,天津市錨定規范化、法治化、信息化“三化”目標,持續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16個區級綜治中心完成規范化建設并投入運行,249個鄉鎮(街道)綜治中心的建設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為解決群眾心中的煩心事、基層社會治理的難點痛點打下了堅實基礎。
各級綜治中心在接待大廳設置綜合接待、司法接待、信訪接待、行政復議、法律監督和法律咨詢服務等窗口,實現了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行政、信訪等單位常駐,民政、市場監管、生態環境等單位輪駐以及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與心理服務組織入駐。在此基礎上,區級綜治中心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有機整合,設置自身的特色功能。
4月28日,設立在西青區綜治中心的區人民法院速裁法庭開庭審理一起物業糾紛案件,某小區業主因物業公司服務不到位產生糾紛,多次調解無果后進入訴訟階段。
4月16日,在寧河區橋北街道綜治中心的多次調解下,某小區居民因冬季路面濕滑摔倒與物業公司產生的糾紛得以調解成功,雙方簽署調解協議。
4月29日,西青區辛口鎮把“綜治中心”搬到田間地頭,就轄區某村兩戶村民因相鄰地界引發的糾紛進行現場調解,促成雙方握手言和。
5月16日,由東麗區“亞楠調解室”負責人、民警平亞楠聯合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化解一起鄰里糾紛,當事人頻頻表示感謝。
4月29日,工作人員在西青區綜治中心自助立案終端設備前幫助群眾填報相關信息。
5月7日,東麗區綜治中心向“亞楠調解室”指派一起鄰里糾紛工單,某小區居民因樓上噪聲產生矛盾,多次爆發爭吵,無奈下雙方到中心尋求幫助。
“亞楠調解室”負責人、民警平亞楠通過入戶走訪找到事件癥結,聯合律師、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采取“背對背”溝通、“面對面”疏導的方式,化解了這起鄰里糾紛。
“亞楠調解室”是東麗區綜治中心推動打造的多元矛盾調解品牌。在天津,像“亞楠調解室”這樣的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有600多個,5000多個社區(村)建立社區警務室、人民調解室、法律服務室“三室聯建”機制,并實現與綜治中心的有效聯動,確保群眾的每一項訴求都有人辦、依法辦。
當五月的風掠過津沽大地上空,俯瞰這座超大城市,海河穿城而過向東奔涌,綜治中心猶如一個個跳動的音符,正在奏響社會治理和諧交響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