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閨蜜發的朋友圈時,我正蹲在老家客廳幫媽媽剪腳趾甲。她拍了張鋪滿玫瑰的桌面,配文 “直男又亂花錢,520 的禮物連香奈兒都不是”。指甲剪 “咔嗒” 一聲頓住,我想起上個月給爸媽買的按摩儀,付款時剛好 520 元。
那天爸爸舉著說明書研究了整整半小時,戴著老花鏡逐字辨認功能按鍵,像極了小時候教我認拼音的模樣。媽媽更是夸張,逢人就掀開衣服:“看!閨女買的按摩背心,穿上渾身都舒坦!” 她語氣里的炫耀,比閨蜜朋友圈里的玫瑰更刺目。
突然意識到,我們在愛情里越來越挑剔,520 元的禮物要夠大牌、夠浪漫、夠配得上儀式感;卻忘了在親情里,哪怕只是超市打折的護手霜,父母都會小心翼翼收進抽屜,逢年過節才舍得拿出來抹一抹。他們的手機相冊里,存滿了我們隨手拍的美食、旅行照,卻舍不得花錢給自己拍張像樣的全家福。
記得去年給爸爸買了雙五百多的運動鞋,他愣是在樓下轉了十圈才舍得踩地。“這鞋底軟乎得很!” 他佝僂著背演示給鄰居看,笑得像個孩子。那瞬間突然懂了,我們眼中 “不過如此” 的消費,在父母那里,是藏了半輩子的奢侈。
這個 520,不妨把給戀人買花的錢,換成媽媽念叨了半年的羊絨圍巾,或是爸爸舍不得換的剃須刀。你會發現,當你把愛意轉向父母,那些被我們忽視的皺紋里,會開出比玫瑰更動人的花。畢竟,愛情或許需要璀璨的儀式感,但親情的感動,永遠藏在最樸素的付出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