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價格惹的禍
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正在拋棄泰國,涌向日本。
遭遇天崩開局的泰國旅游,現在好像頂不住了。泰國機構開泰研究中心16日發布的報告稱,預計2025年泰國旅游業將出現近三年來首度負增長。
為什么研究中心會得出這樣的預測?最新數據顯示,截至5月11日,2025年赴泰旅游的外國游客數量與旅游創收總額均出現小幅下降。而這個趨勢自2月起持續至今,并可能延續至年底。
而其中,中國游客造成的人數缺口無法忽視。據統計,今年前四個月,共約有164.86萬名中國游客到訪泰國,比去年同期減少70萬,游客數量減少近三成。同時,在4月份,中國不再是泰國最大的游客來源國,其位置被馬來西亞取代。
開泰研究中心預測,2025年全年泰國將接待外國游客3450萬人次,同比下降2.8%;旅游創收約1.62萬億泰銖,同比下降3%。
與之相反的是,日本旅游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
2025年第一季度,訪日外國游客突破一千萬人,創出季度最高紀錄。中國大陸游客為236.49萬人,比2024年同期增加了約8成。
游客消費也保持強勁,訪日游客的人均消費額為22.2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14萬元)。
泰國人自己也很喜歡去日本旅游,處于入境游客國前列。
為什么日本和泰國對國人游客的吸引力此消彼長?這一變化是否與安全形勢有關?
無疑,1月份發生王星事件,3月緬甸發生地震,這些事情一定程度上對赴泰旅游的信心會造成打擊。
但在中文互聯網上,核污水、流感、地震預警、詐騙、惡性治安案件發生等等日本負面消息不斷,中國駐日本大使館也多次發文,提醒在日中國公民加強安全防范。
泰國和日本都存在旅游風險,為什么中國人還是對日本屢屢奔赴,但對泰國卻熱情不再?
可能更關鍵的影響因素,是價格。旅游市場老兵H總認為,去泰國旅游的性價比優勢正在逐步減弱。
首先看機票價格。從航班數據來看,泰國航班恢復率,依舊比日本要低。這就決定了日本機票價格目前可能更有競爭力。
航班管家的數據顯示,2025年第20周,日本航班量為1285架次,恢復率達106.4%,而泰國只有604架次,恢復僅50%。
從航班價格來看,筆者分別搜索了廣州-曼谷,廣州-大阪的機票,價格已經很接近。
D總認為,“客座率不好,航班削減,航班少了,機票漲價,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而根據航班管家2025年1-4月中國飛往泰國的航班數據來看,這個惡性循環已經成真。
數據口徑: 國際出港航班,單程,恢復率=當期航班量-2019年同期航班量
然后再看酒店的價格。目前泰國的住宿也不香了,開泰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2024年泰國酒店價格比2019年上漲34%,高于漲幅平均水平(28%)。
進入2025年,價格未出現明顯回落,在社交媒體上,關于泰國酒店價格仍有不少吐槽。
去泰國旅游的主力人群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自由行,一類是傳統跟團游。
當機酒價格不再有優勢,在相同的價格條件下,自由行人士選擇日本還是泰國?一目了然。
“之前去泰國旅游,普通的價格就可以享受五星級的自由行和跟團游目的地體驗,很值。但現在沒有這種增值體驗了。”
當然,泰國旅游依然有低價產品。比如,有能力包機的地接社與批發商,依舊在做KB和常規的大團跟團游,但這對追求品質游的客群來說已經不復吸引力——而可能會感興趣的老年客群,又已經形成了“泰國非常危險”的刻板印象,不敢報團。
盡管王星事件已經過去了幾個月,但中國游客對于泰國旅游安全的擔憂并沒有消退。
龍途國際4月發布的一份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中國受訪者認為,泰國是不安全的,而認為日本不安全的人只有兩成。
D總認為:“進入2025年以來,泰國負面新聞不斷,消費者有較大的心理負擔。同行人對于目的地的選擇也有較大的話語權,家庭出行的消費者也好,周圍的親戚朋友也好,大多數都會對選擇泰國提出反對意見。反觀日本,在東南亞整體受到輿情影響,韓國在近期政局存在較大不穩定因素的背景下,加上匯率的競爭優勢和航班的性價比優勢,成為了這個博弈的贏家。”
所以問題到了這里,就閉環了:地接社、批發商拿到低價包機位置,做的跟團游產品收不到客人;進而導致航司認為客流量不佳,削減了航班量、機票價格上漲;再疊加酒店價格也在上漲,大量的自由行客人旅行成本劇增,被勸退——他們很可能轉頭就去了日本。
中國游客的退潮,很可能造成泰國旅游市場的結構性變化:比如,歐洲游客在迅速填補這個生態位。
泰國國家旅游局局長近日表示,2025年是歐洲市場的又一黃金年,1-4月,泰國累計接待了350萬名歐洲游客,比去年同期增長18.91%,其中:
俄羅斯游客達1,745,327人次,增長17.72%;
德國游客達873,364人次,增長19.78%;
英國游客達965,862人次,增長18.19%;
以色列游客達281,803人次,增長29.81%。
此外,未來幾個月的預訂數據也顯示樂觀趨勢。泰旅局局長透露,2025年7-9月的提前預訂(Forward Booking)同比增長超過21%,而在即將到來的第四季度(10-12月)旺季,預計預訂量將持續走強,增長超過17%。
但開泰研究中心的觀點認為,這些市場的增長不一定能彌補泰國主要旅游市場的消退,特別是中國。
那么泰國的解法在哪里?
H總認為,泰國旅游需要顛覆供應鏈才有未來。當泰國做私家團、自由行旅游的多了,就會對死守大團市場傳統供應鏈造成沖擊,最終特色地接和運營公司成長起來,不斷涌現新生的旅游業態,這會是一個龐大的機會市場。
最后,再看看被大獎砸中的日本旅游。海擇資本羅海資認為,“日本在‘低物價 × 高服務水準’的組合下,提供了全球少有的高性價比體驗,在相同的消費預算中,日本是最值得去的目的地之一。”
在羅海資看來,今天日本旅游產品之所以出現這么多小團、主題深度游,本質上是因為,來過日本的人越來越多、回訪率很高,他們不想重復第一次行程,所以需要新的產品體驗。
而日本旅游并不是一開始就高端、有品質的,“在匯率高、對華觀光剛開放時,早期赴日游也經歷過大團、購物團的階段,隨著訪日頻率與基礎設施水準都更成熟,用戶也更在意行程細節與效率,產品才逐漸豐富。泰國應該算是一個旅游目的地國家,所以我覺得它有機會成長得比較快。”
泰國旅游的從業者也察覺到了這個趨勢,1月份GlobalTix泰國門票業務負責人在采訪中就曾告訴筆者“很多中國人都是第二次第三次來泰國了,對購物已經不是很感興趣,中高端的產品或更具體驗性的產品需要更多的曝光與推廣。”
在當前出境旅游市場中,亞洲仍然是中國游客的主要選擇。隨著越南、馬來西亞等目的地吸引力的不斷上升,泰國正面臨日益嚴峻的競爭壓力。
期待泰國旅游產品的多元化與高質量發展,我們將持續保持對亞洲旅游市場的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