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大家都盯著印度空戰里法國“陣風”被揍得灰頭土臉的事兒呢,覺得達索公司夠倒霉了,沒想到壓根沒摻和這場沖突的韓國,冷不丁被潑了一盆冷水——韓國SBS電視臺19號爆出來,說埃及本來打算買100架韓國FA-50教練機的計劃,現在要縮水甚至可能取消了,而導火索居然是殲-10CE戰斗機在南亞戰場上的亮眼表現。這事兒乍一聽有點八竿子打不著,但細究起來,里頭藏著不少國際軍售市場的門道呢。
先說埃及和韓國這樁原本談得差不多的生意。今年4月的時候,雙方基本上都談妥了:埃及空軍打算先買36架FA-50整機,剩下64架讓韓國提供核心零部件,埃及自己組裝,總共100架花10億美元,平均一架才1000萬美元左右,確實便宜。埃及這么買,主要是想著用這玩意兒培訓飛行員,順便維持現有的F-16機隊運轉,畢竟FA-50說白了就是美國F-16的“低配版高教機”,和F-16體系兼容,用起來順手??蓡栴}是,殲-10CE在南亞把“陣風”揍了一頓之后,埃及空軍的心思變了,為啥?因為他們突然意識到,手里的裝備可能得升級換代,跟上真正的實戰需求了。
埃及這國家地理位置太關鍵了,扼守蘇伊士運河,天生就得在大國之間搞平衡,這也就導致他們空軍里美制、歐制、俄制戰斗機啥都有。以前東方國力沒現在強的時候,埃及就算想買中國戰機,可能也就試試看的態度,但現在不一樣了。先是咱們的殲-10C/S機群跟著空警-500、運油-20去埃及搞聯合軍演,讓埃及人親眼見識了咱們的作戰體系;緊接著殲-10CE又在南亞戰場上實打實證明了戰斗力,把法國吹得神乎其神的“陣風”按在地上摩擦。這兩下子下來,只要埃及沒打算放棄提升空軍實力,就不可能不把殲-10CE當回事兒。
關鍵就在于,埃及打算把殲-10CE當“配角”還是“主角”。以前他們買米格-29M、“陣風”,說白了就是買幾十架回來平衡一下F-16的實力,可現在看他們要削減FA-50的采購量,明顯是打算把殲-10CE往主力位置上擺。為啥這么說?因為F-16出口的時候一般都會搭配雙座教練機,埃及要是沒打算繼續死磕美制戰機,那買36架FA-50用來維持F-16機隊其實夠了,剩下的預算干嘛?很可能砸向殲-10CE??!
說到這兒,得提一嘴咱們軍工的“小心思”。殲-10系列在國內有雙座教練型殲-10S,巴基斯坦買的殲-10CE呢,人家用雙座“梟龍”當教練機,所以外界可能沒注意到教練機的事兒。但前陣子殲-10S突然跑到埃及去了,這信號就很明顯了——埃及肯定跟咱們提了教練機的需求,而咱們的解決方案很簡單:基于殲-10C改雙座型,技術上沒啥難度,以前不搞就是為了省錢。再說了,咱們的L-15教練機去年解決了動力問題,不用再看烏克蘭臉色了,完全可以提供給埃及,甚至未來給殲-35E培養飛行員都能用得上。你看,這就是體系化輸出的好處,韓國賣FA-50只能賣單機,咱們賣殲-10CE能配套給你整個訓練體系、作戰體系,這競爭力能一樣嗎?
印巴那場空戰啊,簡直就是殲-10CE的“活廣告”。打那之前,埃及就算買殲-10CE,估計也就跟買米格-29M、“陣風”似的,買個幾十架意思意思,可打完這一仗,埃及人發現這玩意兒是真能打啊,而且背后有大國軍工體系撐著,能跟美制體系掰手腕。這么一來,FA-50就成了“絆腳石”——你想啊,埃及要是打算未來主力用殲-10CE,甚至構建跟美制并列的作戰體系,那肯定得把錢和資源騰出來啊,FA-50這種“低配教練機”自然就得往后靠。而且說句不好聽的,埃及從法國訂的第二批“陣風”現在還沒交付呢,保不齊等他們體驗了殲-10CE的性能,轉頭就把“陣風”的訂單也砍了,這事兒全看咱們交付速度夠不夠快。
韓國這回算是撞到槍口上了。這些年他們軍售成績看著挺光鮮,又是賣護衛艦又是賣戰斗機的,但說白了,核心技術都在別人手里,自己根本搭不起完整的作戰體系。在中低端市場靠性價比混混還行,遇到東方這種能玩“體系化作戰”的對手,立馬就露怯了。你看這次FA-50被殲-10CE擠兌,其實不是第一次,也肯定不是最后一次——以前韓國賣K-9自行火炮,咱們有PLZ-45/52;現在賣教練機,咱們有殲-10CE加L-15;未來要是賣五代機,咱們還有殲-35E等著呢。韓國軍工要是不解決“核心技術依賴癥”,以后這種“有點慘”的事兒只會越來越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