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梁永飛 通訊員 董彥軍)在這喧囂的世界,書是灞橋區官廳小學老師們最寧靜的港灣。每一本書,都是作者的靈魂低語,等待知音聆聽。當生活瑣碎磨平熱情,不妨翻開一本書,讓墨香驅散疲憊,讓文字點燃希望。用閱讀丈量人生的厚度 ,讓熱愛永不落幕。
王靜,中小學一級教師,官廳小學數學教師。每一次沉思、每一次共鳴,都是閱讀的饋贈。讓我們以書為友,在字里行間積累學識、沉淀心靈,在書海揚帆,駛向更廣闊的未來。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他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鉆研。其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語言簡潔明快、生動自然,富有生活氣息,常常以平實的筆觸描繪生活中的美好與詩意,展現出對人性、自然和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與熱愛。代表作有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等。《人間草木》是他的一部經典散文集,書中收錄了他寫的關于花草樹木、人間煙火等方面的多篇散文,充分體現了他的文學風格和人生態度。
《人間草木》是汪曾祺的散文集,書中內容豐富,充滿生活情趣。作者在書中描寫了眾多草木植物,如荷花、紫薇、木香等,細膩地展現出它們的形態與神韻,讓人感受到自然之美。同時,書中也有對故鄉高郵的回憶,包括家鄉的食物、風俗等,如端午的鴨蛋、故鄉的野菜,充滿了濃濃的鄉愁與對童年的懷念。此外,汪曾祺還分享了自己對生活的感悟,以平和豁達的心態看待生活中的種種,從日常小事中發現詩意與美好,文字間流露出對生活的熱愛,能讓讀者在閱讀中獲得心靈的寧靜與愉悅。
初讀汪曾祺先生的《人間草木》,只覺是一本寫盡花草樹木、山川湖泊的散文集,可細細品來,才驚覺這是一部借草木說人生,藏滿生活真味的佳作 。
書中對草木的描寫細膩入微,充滿生機。“西瓜以繩絡懸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聲,涼氣四溢,連眼睛都是涼的。”寥寥數語,就將夏日吃瓜的愜意鮮活地展現在眼前。汪曾祺先生觀察生活細致,文字質樸無華,卻滿含詩意,讓每一株草木都有了靈魂,讓我領悟到生活從不缺少美,只要有一顆善于發現的心,便能從平凡日常里尋到美好。書中不僅有草木之美,還有汪曾祺先生對故鄉、對往昔歲月的懷念。那些關于故鄉食物、風土人情的描寫,字里行間都是濃濃的鄉愁。高郵的鴨蛋、端午的習俗,勾起我對家鄉的回憶,原來那些看似平淡的童年經歷、家鄉味道,都是生命中最珍貴的財富。
在這紛繁復雜的世界里,《人間草木》為我提供了一片心靈的棲息地。它教會我用一顆平常心看待生活的起伏,在一草一木、一飯一蔬間感受生活的溫度。生活或許并不總是一帆風順,但只要用心體會,便能發現生活處處藏著驚喜與美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