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讓家長給孩子布置作業?讓家長幫孩子批改作業?讓家長或學生自己打印學校作業?今后,在上海,這些統統不允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優化上海市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提高作業育人水平的通知》日前出臺,并首次以附件形式,集中列出了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10條負面清單。
市教委表示,2021年,國家和本市相繼出臺“雙減”政策,對作業管理機制、作業設計、作業總量、作業完成指導等方面提出要求。新的文件是對以往文件的升級完善。家長們關心,這份文件升級之處在哪?更關心,能做到嗎?
首次提出細化措施 全面推進“無作業日”
“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回家作業;小學其他年級每天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每天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在2021年上海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實施意見》中,已經對學生的作業時長和作業總量做出規定。市教委解讀,新出臺的文件首次提出了具體措施。
文件強調,老師布置日常作業不超出課程標準要求,不布置超量、無效的重復性、形式化作業,不隨意拔高作業難度。學校考試范圍、考試內容、難度上要與課堂教學、學生作業保持一致。同時,規范作業布置要求,教師一般應在校內布置作業,布置前要完整試做,提高作業對學生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此前一些學校開展試點的基礎上,上海將推動設立“無書面作業日”,逐步實現“小學每周一天無作業日、初中每周一天無書面回家作業日”,引導學生多和大自然接觸,到社會場館中學習,與家長一起游戲、運動等,豐富課余生活。
優化學生作業本設計。學校和教師指導學生記錄作業日期、開始時間、結束時間、實際完成作業時間、作業感受等信息,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和高效管理時間的能力。
逐步推行教師作業記錄本管理制度,從源頭把控作業。教研組和備課組集體研制作業,控制好作業和非書面作業數量、時間和難度。學校建立檢查機制,定期收集家長和學生意見,持續優化作業管理。
此外,面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蓬勃發展,文件提出,老師要指導學生、家長科學合理使用作業輔助用具,防止簡單通過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獲取作業答案,避免惰化學生思維能力、影響學生獨立思考。要加強對學有困難學生的針對性輔導和綜合性幫扶,不斷提高這些學生課程學習和完成作業的能力。文件強調,“不僅讓學生知道作業問題在哪里,還要知道出現問題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防止形式上的訂正”。
“中小學規范辦學行為舉報平臺”已經上線
如何保障相關規范要求的有效落實?家長們關心,文件雖然出臺,但是,誰來監管?如何落實?市教委表示,除了加強學校和教師的專業能力建設,市教委將牽頭逐步建立市、區、校協同聯動的作業監測預警通報制度,將學校作業管理等情況作為對各區基礎教育規范管理工作評價的重要內容;各區教育行政部門將作業管理情況納入學校規范管理工作范圍。本市上線的“中小學規范辦學行為舉報平臺”已將“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作為加強中小學辦學行為監管的重要內容。市教委將逐步探索更多有效的機制,不斷提高義務教育作業管理水平,提升學校作業育人實效。
【相關鏈接】上海市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負面清單(供10條)
1、作業內容不得超出課程標準要求,不得布置超量作業,不得隨意拔高作業難度。
2.不得布置無效的重復性作業,不得布置形式化的作業。
3.不得強制要求學生、家長對作業本、作業成果等進行包裝。
4.不得使用帶有侮辱性、嘲諷性的言語或符號批改、反饋作業。
5.不得根據作業完成情況對學生進行不當懲戒。
6.不得要求學生利用課間完成作業,不得占用學生體育、藝術、勞動等課程時間對學生進行作業輔導。
7.不得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不得要求或變相要求家長給學生布置作業。
8.不得要求學生、家長打印學校布置的作業或違規收取相關費用。
9.不得以作業輔導等名義利用雙休日、寒暑假時間進行集體補課或變相集體補課。
10.不得以教學用書目錄以外的教輔材料代替日常作業或寒暑假作業,不得將寒暑假作業完成情況與新學期學籍能否注冊等相掛鉤。
原標題:《上海首次為布置作業開出“負面清單” 家長:哪些是新規?誰來監管?》
欄目編輯:馬亞寧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陸梓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