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正文
5月21日上午,虹溪鎮人民政府走進《彌勒熱線》直播間,做客嘉賓圍繞虹溪鎮產業發展、家門口務工車間、勞務用工平臺等話題,與聽眾和網友展開深入交流。
近年來,虹溪鎮憑借獨特的區位優勢、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豐富的自然資源,在特色農業體系建設、聯農惠農富農、就近就業服務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虹溪鎮:山川秀美,人杰地靈
虹溪鎮古稱“十八寨”,地處彌勒市西南部,距離彌勒城區40公里。鎮域四周環山,中部平坦,自然條件優越,土壤耕層深厚,山川秀麗豐饒,古為彝族先民東爨烏蠻所聚居,至明朝嘉靖年間大批漢人遷入,為漢、彝等民族聚居地。
虹溪人文底蘊富積,賢達志士輩出,養育出了聞名中外的“三代一品紅頂商人”王熾、云南著名愛國將領姜梅齡等杰出人物,現存有不可移動文物40項。
全鎮轄8個村民委員會、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86個自然村,98個村(居)民小組,共有人口15310戶46013人,現有耕地面積8.5732萬畝。
近年來,虹溪鎮立足本地資源優勢,通過多元化產業布局,以玉米、水稻、小麥三大主糧筑牢糧食安全根基,重點培育烤煙、花卉、藍莓、葡萄等高附加值經濟作物,創新發展西葫蘆、韭黃、香椿等特色蔬菜種植,逐步構建起“糧食保安全、經濟促增收”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有效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虹溪鎮:構建多元協同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經濟穩健增長、群眾生活幸福
虹溪鎮依托獨特地理與氣候優勢,以“一花一葉一鄉愁”為發展主線,堅持不懈抓項目、興產業、強基礎、優環境、惠民生、守底線,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產業升級,動能轉化,高質量構建現代農業體系
做優做強特色產業。推動早春茉莉香葡萄、金秋西葫蘆、萬畝韭黃、多彩花卉、小漿果、優質香椿等特色產業持續增效,全鎮菜果煙花種植總面積達5.79萬畝,農林牧漁總產值6.8億元,同比增長5%,“三個萬畝”“三個億元”產業發展態勢愈發強勁。
提質升級支柱產業。2024年完成高端“朱砂煙”種植9000畝,收購煙葉2.29萬擔,煙農創收3887萬元。推廣“一地兩種”種植模式,發展“煙+西葫蘆”等特色種植,種植面積達6500畝。
布局農旅融合發展。完成魁星閣、三代一品封典坊文物修繕。成功舉辦“百合開放日”活動,吸引國內外種植專家、供應鏈企業和經銷商參與。斗牛、籃球、花燈等特色文化活動精彩紛呈,農旅融合從點到面,“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強化保障,提速項目建設
提升招商引資實效。踐行“一線工作法”,創新“以商引商”模式,形成“引進一個、建好一個、帶動一批”的乘數效應,招商引資省外協議資金完成2.07億元。
加快重點項目建設。石洞山光伏電站按期建成,低熱值褐煤發電、西風電場擴建項目前期穩步推進。彌玉高速虹溪段全線貫通,彌瀘灌區(虹溪段)支管、白云河治理加快推進,啥咩、新橋村全面接入市政供水管網,啥咩片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即將完工,馬草塘小龍蝦產業綜合體項目完成基礎配套建設。
用好用活幫扶政策。開發公益性崗位60個,開展職業技能培訓425人次,辦理創業擔保、“貸免扶補”貸款41人670萬元,有序開展勞務輸出工作,發放一次性交通補貼10.04萬元,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5萬余人次,產業基地吸納群眾就地就近就業4萬余人次。
壯大集體經濟,鞏固脫貧成果,持續打造和美宜居新鄉村
創新發展集體經濟。謀劃實施“幸福里2.0”勞務用工平臺、文筆瓜果蔬菜交易市場、劉家葡萄包裝廠、招北村冷鏈物流項目等一批村集體強村項目,9個村(社區)村集體收入均突破30萬元,新橋、密納、文筆3個村跨越50萬元關口,劉家躋身“百萬村”行列。培育家庭農場41家,打造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24家,其中省州級農民專業合作社6家,新橋黨組織領辦煙葉合作社獲州級表彰。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新納入突發嚴重困難戶4戶11人、風險消除4戶12人,支持脫貧戶外出務工905人次,發放一次性交通補貼10.04萬元,兌付“雨露計劃”補助資金16萬元,辦理脫貧人口小額信貸256萬元,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長7.86%,脫貧成果更加穩固、更可持續。
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推進集鎮棚戶區改造,完善“一水兩污”治理體系,新建污水處理廠、垃圾中轉站各1座,污水治理率達90.2%,垃圾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完成無害化衛生戶廁改造73座、新建公廁3座,開展集中環境整治6次、清理垃圾250余噸,打造“美麗庭院”495戶,村莊環境整潔有序。
增進民生福祉,共同描繪和諧幸福全景圖
加大社會保障力度。新增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75戶126人、特困供養人員22戶25人,落實各類補助資金838萬元,實施農房抗震改造41戶,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8.6%、95.9%以上。
扎實推進民生實事。完成獅子山公益性公墓改造提升、石灰窯人飲安全管道維護等項目建設,中心小學2號宿舍樓建設即將啟動。中心衛生院提標改造,服務能力達到國家推薦標準。
持續深化基層治理。建立“鎮黨委、村黨總支、黨支部、片區志愿隊”四級網格體系,125件“12345”群眾訴求高效辦結,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98.9%。持續開展“利劍護蕾”專項行動,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扎實推進防詐反邪、禁毒反恐、緝槍治爆等工作,高質量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虹溪鎮:特色產業培育,鄉村產業興旺
近年來,虹溪鎮深挖資源優勢,堅持差異化、特色化、優勢化發展,以烤煙、藍莓、花卉、葡萄等特色產業為“小切口”推動農業產業“大變化”,著力構建全產業鏈發展新業態,努力走出一條鄉村產業興旺新路子。
黨建引領,激活產業發展新動能
虹溪鎮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注重提升干部能力,擇優選進村(社區)“兩委”班子。
黨支部牽頭,科學建立經營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形成“黨支部+合作社+農戶”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
組織引領,構建聯農帶農新機制
虹溪鎮通過流轉土地+本地務工的利益聯結模式,持續穩固提升群眾收入,讓農戶獲得“租金+薪金”,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把土地、勞動力、技術、人才等要素整合起來,大幅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目前,虹溪鎮藍莓種植面積已擴大至2100畝,茉莉香葡萄規模已達7300畝,花卉面積達2600畝。
項目驅動,提升產業硬實力
實施“產業道路建設”“提水灌溉設施建設”等項目,對全鎮連片集中種植區域的通行道路、灌溉水利等設施進行全面優化,有效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建成文筆果蔬交易市場,虹溪鎮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總社劉家膠框廠、紙袋廠,為種植戶提供標準化定制“果籃框”“包裝袋”,有力推動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科技賦能,激活發展新動能
虹溪鎮重點引進和推廣溫室大棚種植技術等農業科技手段,通過建設標準化連棟溫室大棚,為產業提質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目前,虹溪葡萄、藍莓、花卉種植基本采用大棚技術。
定期邀請資深技術骨干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組織種植大戶外出培訓學習,葡萄、藍莓、花卉品質顯著提高。2024年以來,虹溪組織開展農業種植技術培訓10余次,外出學習培訓4次,田間地頭開展指導服務200余次,300余名種植戶受益。
虹溪鎮:“四到家門口”,促進群眾就業增收
虹溪鎮緊緊圍繞“花卉、烤煙、水果、蔬菜”四大產業優勢,踐行“四到家門口”的工作思路,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深挖特色資源、盤活閑置資產等舉措,全力打造群眾身邊的全產業鏈就業孵化園,有效破解本地企業用工難、勞動力穩定就業難、群眾增收難等問題。
招培引育,把務工車間建到家門口
對外積極開展“招小商”。為企業提供工商注冊、財務代理、法律咨詢等一站式服務,招引振東花卉、安思特、百銳藍等龍頭企業5個,規模化種植花卉、烤煙、藍莓、蔬菜2.7萬畝,就近就地吸納臨時用工2.4萬余人次。建成“家門口的務工車間”1個,提供就業崗位1000余個,打通農業產業—群眾就業渠道,形成“田間—車間”的家門口就業圈。
對內干群齊力“建小廠”。整合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創辦虹溪鎮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總社,開辦青貯飼料加工廠、劉家膠框廠等“小廠”5個,吸收本地群眾固定務工100余人。
整合資源,把幫扶政策落到家門口
精準發力助企紓困。整合各部門資源政策,盤活閑置資源5處3000余平方米,吸引農產品加工、冷鏈物流、分揀包裝等產業入駐孵化園,形成三產聯動發展集群效應。優化就業幫扶車間獎補資金申報兌付流程,按照幫扶車間實發工資額的15%給予獎補。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45個安置脫貧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發放補貼43.2萬元。
精準幫扶吸引就業。支持返鄉創業農民工、高校畢業生、脫貧人口、農村自主創業農民等10類重點群體創業,提供“一站式”創業補貼申請幫助,共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670萬元,鼓勵支持28人成功創業,對在孵化園內就業的群眾提供住房補貼、交通補助等福利,吸引和留住本地勞動力。
搭建平臺,把勞務服務做到家門口
建平臺打通供需兩端。依托虹溪就業“幸福里”社區,建成跨企業、跨村組勞動力調度平臺,以市級零工市場為核心,形成市鎮村三級服務體系,多方聯動合作,為全市企業和群眾提供高效、多元、靈活的就業服務。每年預計可幫助5萬人次實現就近就地就業,為農增收750余萬元。
優服務打消后顧之憂。虹溪“幸福里”社區專門為務工群眾提供免費住宿、餐飲補貼、交通接送等“吃住行一體化”的綜合服務保障,配套文體休閑、健身娛樂等服務功能,為用工企業提供“管家式”貼心服務,吸引周邊群眾就近務工,解決企業用工難、留人難等問題。目前,首批入住虹溪就業“幸福里”社區的60余名農民工已實現穩定務工。
強培訓打造勞務品牌。量身定做“品類齊全”的培訓“菜單”,構建市、鎮、村三級培訓網絡,提高勞務品牌核心競爭力。目前,已引進專業機構開展訂單式、定向式技能培訓600余人次。
供需匹配,把崗位需求送到家門口
訪企探崗摸清崗位需求。全面摸排繪制“產業用工全景圖”,建立崗位信息動態數據庫,精準為企業輸送具備相應技能和經驗的務工人員。現已與轄區內10余家企業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進村入戶儲備勞務資源。深入調研,建立群眾就業需求臺賬。多形式宣傳,向群眾發放宣傳資料500余份,推薦崗位1500余個。孵化園依臺賬精準匹配崗位并“一對一”指導,定期更新數據庫,按需提供技能、創業指導。設立“就業服務專員”,為困難群體 “送崗上門”“代崗報名”,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供需匹配實現三方共贏。創新 “季節性用工共享” 機制,依據產業用工規律搭建勞動力調度平臺,將工人年務工時長從120天延長至200天以上。線上發布崗位信息,助200余人就近就業,線下舉辦招聘會、設服務點。以 “企業 + 勞務用工平臺 + 農戶” 模式,保障企業用工,助群眾年均增收1.8萬元,實現企業、群眾、鄉村產業三方共贏。
虹溪鎮2025年工作重點
一、堅持強產業、興業態,積蓄高質量發展動能
穩固特色產業“壓艙石”。確保烤煙種植面積7000畝以上。鞏固5100畝花卉、漿果產業。培育外向型花卉漿果產業,打造“虹溪花卉”區域公用品牌,探索建立海關備案出口鮮花基地。培育茉莉香葡萄、韭黃、西葫蘆、香椿等特色品牌,擴大市場競爭力。發展電商直播為特色品牌產品打開“云銷路”。
用好招商引資“動力源”。謀劃一批涵蓋基礎設施、農業農村、產業發展等領域的項目,強化招商項目策劃、包裝,爭取引進項目2個以上,完成省外協議資金不低于2億元。
打好項目建設“主動仗”。謀劃彌玉高速虹溪出口連接線至集鎮道路亮化美化改造提升工程,積極配合實施好低熱值褐煤發電、西風電場擴建項目,爭取劉家、新橋、太和提水灌溉設施建設項目落地,啟動自來水廠增量擴容、小型水庫除險加固、農村供水維修養護等項目,實施馬草塘—文筆、虹宣公路—招北村等道路硬化工程,加快彌瀘大灌(虹溪段)支管及延長線、新橋生態環保機制炭廠建設,全力推進集鎮棚改項目年內實現收尾。
二、堅持固基礎、激活力,夯實高質量發展支撐
迸發特色集鎮活力。聚焦“錢王故里”“虹溪八景”活化開發,加速文化旅游特色鎮建設,推動虹溪成為研學旅游熱點和“紅色專線”旅游路線。
釋放鄉村發展潛力。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輻射帶動周邊各村組集體經濟發展,因地制宜抓好產業興村。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聯農帶農模式實現種植創收。開發農業觀光、農耕體驗、水果采摘、稻田摸魚等鄉村旅游項目。
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動招北青貯飼料加工廠、劉家膠框廠、錢王龍蝦產業綜合體、文筆蔬菜交易中心等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經濟效益持續提升。加快培育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力爭98個村小組集體經濟均達1萬元以上。
三、堅持惠民生、增福祉,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
有效拓寬就業渠道。依托虹溪就業“幸福里”社區,大力幫扶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推動就近就地就業5萬人次以上,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6萬人次以上。落實低收入人口與經營主體利益聯結機制,促進低收入人口穩定就業、穩定增收。
有效拓寬人才引進渠道。打造一支既懂農村經濟特性又具備現代企業管理能力的人才隊伍。打造農產品網絡品牌,培育直播新農人,為產業發展培養一批精通網絡、會直播、懂銷售的本土“達人”。
多元化產業布局
聯農帶農促增收
打造家門口就業圈
為虹溪鎮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總編/楊銳
責編/張云龍
值班編輯/孔德云
記者編排/邱少瑞 劉恒
綜合/虹溪鎮人民政府公眾號
下載彌勒頭條客戶端
獲取更多資訊
彌勒融媒法律顧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