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蘭坪縣拓寬婦女就業渠道——(引題)
賺錢養家兼顧 巧手織就幸福(主題)
云南日報記者 李壽華 通訊員 胡涵璇
夏季,碧水青山環繞下的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翠屏街道永昌社區花團錦簇,草木疊翠,生機勃發。永昌服飾公司制衣車間里,縫紉機嗒嗒聲響個不停。百余名婦女坐在機位上,雙手在布料與機器之間飛舞,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每一道工序,一件件衣服依次成型,源源不斷“走”下生產線。
女工楊玉榕專注地進行物料分揀工作,她動作嫻熟地將各色布料按品類、規格逐一分類,時而低頭核對生產清單,時而調整物料擺放位置,1歲半的女兒乖巧地坐在她身旁玩耍。
“廠里實行‘媽媽崗政策’,上班時間靈活,我能按時接送兩個孩子上下學,還能帶著最小的孩子來上班,賺錢顧家兩不誤。”楊玉榕高興地說,從高山村寨搬遷到縣城,就業增收是她最擔心的問題,如今,家門口的服飾車間,讓她從農民變成產業工人,撐起了一個家。
永昌服飾公司是蘭坪縣為就地就近解決搬遷群眾就業增收問題引進的勞動密集型企業,2021年成立后,公司重點聚焦搬遷社區寶媽、留守婦女、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探索創新“企業+車間+脫貧戶”運作模式,解決當地的就業難題。2024年,永昌服飾產值達2300萬元,累計吸納就業1037人。2025年,成功躋身蘭坪縣1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行列,搬遷社區就業“蓄水池”在不斷擴容增量,有力破解了搬遷群眾“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的窘境。
蘭坪縣總工會、婦聯、人社等部門和永昌社區在落實落細各項就業獎補政策,全方位服務企業開展生產的同時,針對公司女工多,需要接送孩子上學,照顧老人等實際,與永昌服飾公司協調溝通,引導企業出臺“媽媽崗政策”,推行“彈性工作+按件計酬”工作模式,打造“媽媽工廠”,讓搬遷婦女在車間務工的同時,能照顧小孩、老人,實現守著娃、賺著錢、養著家的夢想。
“以前在外打工,想孩子了,只能視頻聯系。現在回到社區‘媽媽工廠’,天天可以為孩子做熱乎飯,一個月還能掙3000多元錢,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女工胡艷妹說,工廠離家5分鐘的路程,老人、孩子有什么事,自己可以隨時處理。
為了讓女工們安心工作,廠里還專門設置了兒童活動室、學習室,讓孩子們有事做、有人愛。“我們開創的‘就業+教育+托育模式’,不僅讓183名女工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更破解了120個家庭面臨的‘四點半難題’。”永昌服飾公司車間負責人張俐仙說,16時30分,幼兒園的孩子們歡快地涌進活動室、學習室,玩益智玩具,看少兒圖書,在志愿者帶領下做作業。
周末,楊玉榕來車間縫制衣服,3個孩子在兒童活動室玩樂。一根根銀針穿梭間,鉤織美麗、感受幸福,縫制出的精美服飾,串起了就業增收、家庭和睦、社區融合的“幸福鏈”。“周末,廠里還給孩子們免費供應午餐。”楊玉榕說,在“媽媽工廠”里,她找到了人生新坐標,看到了未來生活的美好。
來源:云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