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Rostec)通過Telegram賬號宣布,基于BMP-3F底盤開發的BT-3F兩棲裝甲運兵車(APC)已進入國家試驗階段。此次試驗繼2022年初步測試完成后展開,將驗證BT-3F在陸地和水域等多種環境下的性能指標,包括靜止、行進和浮渡狀態下的實彈射擊評估,并測試其機動性、作戰系統可靠性和環境適應能力。
車輛性能參數
BT-3F為履帶式全兩棲裝甲車輛,戰斗全重18.5至18.9噸,底盤長7-7.15米,寬3.15-3.3米,高約3米,離地間隙450毫米。動力系統搭載UTD-29或UTD-29T四沖程多燃料直噴柴油發動機,輸出功率450-500馬力,采用干式油底殼潤滑系統,公路最高時速70公里,水上時速10公里,續航里程600公里,可在3級海況下浮渡長達7小時。傳動系統為液壓機械四速變速箱,配備扭桿懸掛和液壓減震器。該車可通過IL-76、An-124運輸機、船舶或鐵路運輸,甚至可由Mi-26直升機吊掛運輸。
乘員與防護配置
車內配備車長和駕駛員2名車組乘員,可搭載14名全副武裝的步兵。士兵座椅為吸能折疊式,配備五點式安全帶,旨在減少地雷爆炸和復雜地形帶來的傷害,通過車頂艙門和側門進出。集成式空調系統(KBM-3M2)可在最高+50°C環境下調節內部氣候,OV65加熱系統支持寒冷天氣作戰。車載系統還包括核生化防護、滅火系統、煙霧榴彈發射器和熱偽裝系統。視覺監控套件包含6臺電視攝像機和1臺熱成像攝像機,為乘員提供全向態勢感知。
武器系統
主武器安裝于車頂的DPV-T遙控戰斗模塊,可配置多種武器系統,包括12.7mm 6P49 Kord重機槍、14.5mm機槍或40mm自動榴彈發射器。該模塊集成晝夜觀瞄、熱成像通道和激光測距儀,炮塔可360°旋轉,俯仰角-5°至+75°,支持車內電子瞄準。輔助武器包括兩門前置PKT 7.62mm機槍(備彈4000發,每門2000發),反坦克改型可集成“短號-E”(Kornet-E)導彈系統。模塊內置彈藥計數器和診斷系統。車體裝甲防護符合STANAG 4569四級標準,可抵御14.5mm穿甲彈。
現存缺陷與改進爭議
俄羅斯分析人士指出,BT-3F繼承了BMP-3平臺的固有缺陷,主要包括防雷保護不足、面對現代威脅時裝甲能力有限,以及因發動機布局導致的士兵下車步驟不便。批評者還強調缺乏標準外掛裝甲組件,認為這是提升生存能力的必要配置。有評論稱,BT-3F的性能在2016年尚屬先進,但經過近十年研發,可能已無法滿足當前戰場需求,建議通過模塊化附加裝甲和內部布局調整保持作戰適應性。
出口與國際市場
印尼是BT-3F的首個出口客戶——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Rosoboronexport)于2019年確認向印尼出售21輛該型戰車,此前印尼已接收過BMP-3F。出口型號根據印尼使用BMP-3F的反饋進行了改進,包括強化熱帶氣候適應性系統和定制化內部配置。Rosoboronexport強調印尼經過了審慎的選型流程,雙方在防務和民用領域(如卡瑪茲卡車和醫療設備出口)保持合作。自1992年以來,俄羅斯對印尼的軍售涵蓋BTR-80A裝甲運兵車、蘇式戰斗機、米式直升機和卡拉什尼科夫步槍,總交易額超過25億美元。
衍生型號與潛在客戶
除標準配置外,BT-3F還推出了偵察指揮型和搭載30mm機關炮的改型。其寬大的內部空間支持集成指揮站或物資運輸等功能。盡管尚未被俄羅斯軍方正式采用,但其模塊化設計和與BMP-3系列的通用性可降低生命周期成本并簡化訓練。據報道,科威特、塞浦路斯和阿聯酋等擁有兩棲或海岸部隊的國家也對BT-3F表現出興趣。
目前,國家試驗將決定BT-3F是否符合俄國內軍方標準,試驗內容包括模擬實戰條件下的機動性、火力和生存能力測試。盡管該車已具備出口條件,但其在俄羅斯陸軍的正式列裝仍取決于試驗結果。俄軍方尚未公布列裝時間表。若試驗成功并解決現存問題,BT-3F可能作為BTR-80等老舊裝備的替代品,在海軍陸戰隊啟動批量生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