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是中國友好鄰邦,也是戰略合作伙伴國家,對比兩國的軍事實力,比想象中的差距要更為明顯?俄羅斯軍隊也有自己的驕傲和優勢,但是在30年沒有吃過的戰爭虧,卻在對烏克蘭戰爭中,一次性吃個大虧。
如果拋開俄羅斯的核武器導彈終極打擊實力不比,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軍事差距,能從幾個方面,有所體現。
先看陸軍,我國陸軍主戰坦克的智能水平,信息化采集和數據鏈處理能力,都有著較強的體現。在綜合作戰實力方面,要比俄羅斯的老式坦克更為先進,在裝甲防護能力和戰場配合無人機作戰的協同表現方面,都要優于俄羅斯的同類型坦克,還有裝甲車輛和其他武器的實力,都要比俄羅斯的戰備發展速度更快。火箭炮的先進程度,也有提高,甚至等待世界先進水平,為陸軍補充密集火力,形成強大攻勢,都做出充足的后盾補充。
在陸海空軍事力量對比,中國的現役陸軍百萬之眾。俄羅斯的陸軍總數在新增兵力加上后備役的數量之后,總體實力和中國陸軍不相上下。
俄羅斯甚至從中國采購全地形戰車,用以補足俄羅斯的裝備差距。而俄羅斯內部有呼聲,希望俄羅斯從中國采購補充海軍的重要艦船甚至航母,但是俄羅斯軍方觀點認為,俄羅斯還是應該考慮自己研發,解決系統問題和后續的維修保密問題。
俄羅斯的五代戰機目前只有蘇57一款,蘇57存在直通氣道設計問題,導致隱身效果不足,雷達截面最大能達到一方米的面積,因此被西方嘲諷詬病。再有內置彈倉的設計過小,容量有限,外掛武器和郵箱就犧牲了隱身功能。俄羅斯方面也清楚蘇57的不足,因此戰機產能滯緩,每年只交付幾架。
當年具體產能每年只有三五架戰機交付,到底俄羅斯是否在準備改進和升級,完善蘇57的設計不足,同時矛盾改進的難度太大,才會影響戰機沒有足夠信心量產。
空軍五代戰機的發展能看出很大的差距,目前中國的五代隱身戰機,綜合威力都非常強大,殲-20作為全能作戰機型,成為空軍的核心戰力,同時也能應對多種突發的狀況。殲35設計打造出航母艦載專用機型,同時開發出陸基空中版本和教練機版本等,衍生出幾個型號的機型。
海軍戰力對比就更明顯了,中國海軍通過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就從落后老舊的裝備,升級換代到現在信息化智能化精良裝備,多型號艦艇從不同噸級開始配置,形成更為強大的作戰陣容,能夠從被動的近海防御,發展到能主動攻防延長續航遠洋的活動范圍。
尤其中國能在十余年時間,從航母零紀錄到現在陸續打造三航母,體現中國軍工綜合發展速度,尖端科技融合能力,以及研發的潛質。中國海軍的強勢崛起,不僅增強了自身的國防實力,同時也能為世界和平穩定,貢獻更大的制衡實力。
反觀俄羅斯的海軍發展,在蘇聯解體之后,很多艦艇的建造計劃戛然而止,俄羅斯因為受到經濟因素的制約,沒有及時想辦法解決軍費投入問題,導致唯一的航母進入大修期,俄羅斯海軍處于無航母的空窗期。
為何說俄羅斯在對烏克蘭戰爭中,把幾十年沒有吃的虧,一次都吃夠了?
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是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發動的,為了把北約三十國擠壓的俄羅斯外部防御緩沖空間,再通過火力推到外部范圍,但是從實際戰爭的效果來看,經過四年的消耗戰,俄羅斯雖然能頂住巨大壓力,但是經濟消耗巨大,整體疲憊應對,常規武器的作戰威力不足,對上北約三十國的先進智能武器,出現很多此前沒有暴露的問題。
俄羅斯對烏鏖戰中,損失是多方面的,在作戰交鋒中也預警到,需要解決的內部偵查,情報收集,武器威力問題,相當于對俄羅斯軍力進行全面檢驗。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被西方提供的新式武器,信息化作戰方式,衛星數據鏈和供給的導彈無人機,打到學會了認清現狀,應對現代作戰的復雜場景,詭譎多變的戰況,不斷給俄羅斯重擊,讓其認清信息戰的重要和關鍵作用。
俄羅斯的自身軍工發展速度過緩,和中國的軍工發展實力,還有明顯的差距,俄羅斯依舊在復雜的電子設備,航空控制系統,海軍艦艇的設計建造,應用智能體系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而且衛星探測和數據鏈的搭建缺陷,也導致俄羅斯在對烏克蘭實戰中,已經接連吃了虧,損失慘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