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行業受困于“用人荒”久矣,2025年剛過半年卻一下子誕生了兩位“綜藝之神”。
先是年初的代際旅綜《一路繁花》,劉曉慶慶奶憑借著高能量、不內耗等特質脫穎而出,成為觀眾熱議的焦點,“慶奶語錄”更是成為年輕人反PUA的一手資料。
最近播出的闖關真人秀《這是我的西游》,老戲骨唐國強成為名場面制造機,幾乎節目中所有出圈的片段,都與他有關。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我的西游》是這位72歲的老演員初次擔任真人秀常駐嘉賓,能有如此爆炸效果,說句“老天爺賞飯吃”并不過分。
邀請老戲骨出演節目并不是今年才出現的新玩法,為什么今年這二位如此脫穎而出?什么樣的老戲骨才有成為綜藝之神的潛質?與我們熟悉的中年綜藝咖們相比,這些有綜藝感的老戲骨又有什么獨特的優勢?
冷眼今天想借著劉曉慶與唐國強兩位新晉綜藝之神,聊聊節目中老戲骨的正確使用方式。
不是所有老戲骨都能成為紫微星
在聊什么樣的老戲骨能成為綜藝紫薇星之前,先來看看綜藝行業正在發生什么變化。
一方面,市場競爭變得更激烈了。根據云合數據統計,今年Q1季播綜藝供給數量共60部,較去年同期增加9部。除了市場內部競爭外,綜藝市場還面臨著烈度更高、節奏更快的短內容的持續沖擊。
如果說幾年前一檔節目可以靠著別出心裁的設定與創新的模式吸引觀眾,那么現在觀眾可能會先看出演者是誰,才會決定要不要追節目。
另一方面,觀眾構成更復雜了。年輕觀眾依舊是播放量的主力軍,但銀發一族作為新增量,成為平臺布局的重點。
基于以上兩點,想要成為綜藝之神,既要求嘉賓有足夠的國民度,又就要做到“老少通吃”。而劉曉慶和唐國強身上,恰好具備了這樣的先決優勢。
首先,他們有著無需多言的國民認知度,并且早不局限于某個圈子,而是全年齡段通殺。
劉曉慶與唐國強幾乎同期成名,都是在1975年左右拍攝人生第一部電影,而且很快走紅。銀發一族見證了他們的成名,對他們自然很熟悉;而更年輕的觀眾,則從父輩口中聽過他們的故事,對他們并不陌生。
更何況,七旬影帝/影后勇闖真人秀,對于觀眾而言,天然具備吸引力。
其次,唐國強與劉曉慶保持著“始終在場”。
《繁花》開播前,劉曉慶依靠豐富的個人生活和獨立自主的愛情觀,成為了觀眾心中“當代武則天”的代名詞,而她大起大落的人生,更是隔三差五就會被拿出來分析一番;
唐國強,則是B站鬼畜區的熱門創作素材,誰的手機里沒存過諸葛丞相的經典表情包呢?雖然作品數量不再如壯年時期,但他們對于觀眾而言并不屬于“過去”。
冷眼記得11年前,東方衛視曾經做過一檔以銀發演員爺爺們為主咖的旅綜《花樣爺爺 中國版》:平均年齡超過77歲的秦漢、曾江、雷恪生和牛犇四位爺爺在挑夫劉燁的帶領下,游歷法國、瑞士十多座城市。
節目本身很好看,爺爺們各自的履歷也足夠有分量。只可惜對于年輕觀眾而言,這些爺爺們離場的時間太久,大家對他們幾乎全然陌生屬于“冷啟動”,但唐國強和劉曉慶卻不是。
最后,綜藝嘉賓最怕“一覽無余”。為什么很多以前受歡迎的綜藝咖,現在卻讓大家覺得不夠有趣了。就是因為觀眾對他們太熟悉了,沒有留白了。
雖然在坊間有足夠多的傳說,但劉曉慶與唐國強實際上鮮少在公開場合露面。觀眾認識的他們還挺停留在是想象中的他們,與真人秀中的二位存在偏差,而這種偏差,也便形成了“懸念”。
比如在坊間傳聞中,劉曉慶是個自我甚至有些強勢的女演員,可實際上她有柔軟甚至可欺令人心疼的一面。
唐國強的諸葛亮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但唐老師也有暈乎乎的時候,在《這是我的西游》剛出場就貢獻了“真假劉耀文”“誰是丁程鑫”等名場面。
國民度、討論度、反差感三位一體成為了兩位老戲骨能夠摘得新晉綜藝之神桂冠的先決條件。
紫微星帶活潛力新星
關于新晉的綜藝之神們,冷眼發現他們身上還有這樣一重特質:中年綜藝咖出現在節目中往往是獨美,而老戲骨們與年輕藝人的搭檔則形成了各自精彩的多贏局面。
都說綜藝咖斷層,平臺甚至推出過尋找、培養新一代綜藝咖的節目,但都收效不大。畢竟當成熟的綜藝人出演時,與他們配對年輕演員多會淪為背景板。反倒是和老戲骨們共同出演時,年輕一代的藝人們綻放出了屬于自己的光芒。
像《一路繁花》官宣陣容時,冷眼對賀峻霖的印象僅限于“時團成員、長得還不錯”,但隨著節目播出,他表現出的成熟、細心,特別是對姐姐們的觀察與照顧,以及溝通能力,都讓冷眼感到驚喜,也讓冷眼記住了賀峻霖這個名字。
“一山不容二虎”,老戲骨的綜藝表現很精彩,為什么年輕藝人也能實現有效出演?
一方面,年齡確實擺在這里,有些體能上及反應速度上的劣勢,是無法避免的,年輕藝人恰好有了發揮自己優勢的機會。
另一方面,中年綜藝咖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怕被粉絲罵、自我保護等等,對年輕藝人多采取“保持安全距離”的態度,即我們一起相安無事完成這份工作就好,而安全距離顯然碰撞不出火花,形成不了鮮明的人物關系,年輕藝人在節目中也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定位,最終給人的感覺“沒啥記憶點,就是來混混”。
反之老戲骨們則沒有這方面的顧慮,他們使喚起小年輕來沒有心理壓力,向年輕人求助也很理所當然,有時候使壞坑一把這幫小朋友,粉絲卻不會對他們群起而攻之。
從某種程度上,這便帶來了一種“去長輩感”。
所謂“長輩感”,也可以理解為“去層級感”。即人與人之間不再是仰望與被仰望的關系,而是互相平視。而被從這重身份中解放出來的老戲骨們,反而也會被激發出頑皮、狡黠,甚至老小孩的一面。
在《一路繁花》中,年紀最大的劉曉慶因為體力好,反過來照顧其他人,張羅著找飯館,關心別人吃沒吃飽。年輕人喜歡的活動她也感興趣,勇于自我挑戰;
《這是我的西游》中,年紀最大的唐國強會在任務中主動請纓當隊長,躲進密室里假扮NPC,騙過了對手,贏得了比賽的勝利。別看七旬老人體力跟不上了,腦子可還是好用得很。
這無疑讓嘉賓們更像一個整體,而非隔著鴻溝的層層代際。
而當去掉了“長輩感”的老戲骨完全和年輕人玩到了一起后,紫微星和潛力新星也都能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芒。
《這是我的西游》搶薪爭奪戰中,對游戲不太熟悉的唐國強被復雜的規則繞得暈頭轉向,拉著身邊的時代少年團詢問規則“我拍他,他拍我,最后到底算誰贏”。
說實話,這規則冷眼都有點迷糊,劉耀文直接用分值舉例,給唐國強解釋規則。見丞相還是聽得迷糊,丁程鑫直接拎重點“誰比誰小就是輸”,見唐國強還是糾結于“積分不透明怎么才能贏這件事”,旁邊的嚴浩翔一針見血“這就是有賭的成分”,順便不忘結盟“唐老師我肯定不拍你,誰拍你我拍誰”,為自己拉盟友。
隨著時團與唐國強變得熟稔,第四期甚至上演了宋亞軒用大粉撲往丞相臉上呼這么“倒反天罡”的場面。
要知道,名場面成就的不止是核心人物,而是所有身處其中的所有人。
這不免讓冷眼又回想起了先導片里“唐國強認人”的往事。
說實話,其實對于冷眼這樣的非粉絲來說,我們對于時團不同成員具體認知,也是模糊的。
但剛好是借著唐國強“不怕得罪”的認人,冷眼一連串地也把時團的幾位弟弟特質“復習”了一遍。
而后續,以唐老師為起點,節目也延展出了時團成員的群像:馬嘉祺雖是隊長,但有時卻憨憨地可愛、丁程鑫善于拎重點反應速度快、宋亞軒有絕佳的綜藝天賦、劉耀文身手矯健是運動擔當、張真源擅長團隊合作、嚴浩翔分析能力強擅長反常規策略、賀峻霖是披著小白兔皮的狐貍。
如今只要提到“銀發”綜藝二字,就一定要cue代際,cue新老觀念的碰撞,并以此來做人物關系。
可代際就一定要以“不同”做題眼嗎?借《一路繁花》 《這是我的西游》中二位老戲骨的出演,冷眼也有了全新的思考。
所謂“和而不同”,代際有時候的重點也并非一定要落在“不同”,其實玩在一起的名場面也能讓所有人被記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