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5日訊(山東臺綜合廣播)在秦巴山區的褶皺深處,316省道如綢帶般蜿蜒穿過冷水河畔的西營鎮蔓營村。這個曾因山高溝深制約發展的村莊,如今憑借“全省生態村”“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兩張金名片,成為陜南鄉村振興的鮮活樣本。通過“三改四清”擦亮底色、農旅融合激活產業、村民參與創新治理的三重奏,蔓營村上演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圖為:高處俯瞰蔓營村)
“三改四清”塑形:從破舊村落到山水畫廊
蔓營村以“改廁、改圈、改農房,清污、清廢、清河溝”為突破口,整合蘇陜協作等資金800余萬元,創新“以工代賑”模式組建10支勞務小分隊,累計拆除廢舊圈舍30余處,改造特色農房112戶,鋪設污水管網1500米。河溝治理后重現魚蝦,白墻黛瓦與青山碧水相映成趣。
更值得稱道的是,蔓營村探索推行“三支隊伍做示范、兩項機制帶后進、農民主體廣參與”的“321”人居環境整治機制,確保“戶干凈、村整潔”常態化。
(圖為:蔓營村干凈整潔的村居)
(圖為:春季開滿油菜花的蔓營村)
“農旅融合”鑄魂:從傳統農耕到四季經濟
春賞千畝油菜花海,夏采荷塘蓮藕,秋辦稻田藝術節,冬釀古法桿兒酒——蔓營村的“四季村趣”已成為周邊城市家庭的網紅打卡地。通過“高標準農田+美學農場”雙輪驅動,讓“糧田”變“良景”,實現農田增效與生態增值雙贏。
(圖為:蔓營村舉辦的少兒研學活動現場。)
在蔓營村,農旅融合的乘法效應持續釋放:特色民宿“鑲嵌”在山水間;親子研學基地開發多樣農事體驗課程。2024年9月,村里首次嘗試“稻田音樂會”,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打卡。
(圖為:2024年9月蔓營村舉辦的“蔓時光”稻田音樂會暨農民豐收節)
(圖為:蔓營村開在田間的咖啡館)
“村民共治”凝心:從被動管理到主動參與
高山出好水,好水潤好物,西營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厚植沃土栽梧桐,枝繁巢茂引鳳棲,深入推進產業提升行動,推動特色產業補鏈條、樹品牌,先后培育農業市場主體53家,構建了“4+N”產業格局,特色產業呈欣榮態勢。
行走在田間小路,連片的花海、錯落的村居,共同勾勒出蔓營村靜謐村居生活的生動圖景,這個秦巴山坳里的小村莊,正以“千萬工程”經驗為筆,繪就著“全村皆景、村民共富”的鄉村蝶變。
#秦巴新綠漢水潮聲# #廣電融媒體高質量發展陜西采訪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