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華北小麥灌漿關鍵時候。
天氣預報說接下來一周多地最高溫超32℃。
這對麥粒飽滿度影響可不小,農民心里都揪著勁。想起往年有地塊因干熱風減產,今年得提前做準備。村里老張頭說,他爹那輩就知道澆“麥黃水”降溫。
可現在農技員說,澆水時間和水量都有講究。早上或傍晚澆,別在大中午地溫高的時候澆。
每畝水量控制在30方左右,別讓地里積水。還有人說葉面噴點磷酸二氫鉀,能增強抗熱能力。
這法子到底行不行?老張頭打算先在自家地頭試試。
東北那邊這會兒也不省心,大豆出苗期遇低溫。不少農戶早把草木灰備好了,說撒在壟間能提溫。農技站小王卻提醒,草木灰雖好但別撒太厚。
太厚了反而會影響土壤透氣,小苗扎根受影響。
南方水稻產區這幾天要防臺風,年年都有這一關。
老把式們早早就開始加固田埂,檢查排水渠道。可年輕些的農戶覺得,光靠人力不夠,得用機械。
有人買了抽水設備,說關鍵時刻排水更快更省力。到底是傳統辦法穩當,還是新設備更有效?
大家各有看法。咱農民靠天吃飯,可也不能全聽天由命。
就說這高溫應對,土辦法里藏著老經驗,科學法子添把力。前幾天鎮上農技站來人,挨家挨戶講防災要點。
說現在有氣象衛星監測,能提前三天知道極端天氣。
可還有些偏遠地塊的農戶,不太會用手機看預報。這時候就得靠村里大喇叭,及時把消息傳到地頭。
去年河南有個村子,就是靠提前排水,減少了暴雨損失。
他們成立了互助小組,一家有難大家幫,效率特別高。咱是不是也能學學?鄰里之間搭把手,心里更踏實。
我個人覺得,不管是土辦法還是新技術,管用就是好招。
關鍵是要把天氣變化和種地的時間表對應上,別誤了農時。比如小麥灌漿期就那么半個月,錯過時機再補救就難了。
現在該做的事很明確,華北農戶趕緊查墑情、備葉面肥。東北種大豆的去看看苗情,該補肥的補肥,該覆土的覆土。南方水稻產區盯著天氣預報,臺風來前加固好一切設施。
有不清楚的地方,趕緊找鎮上農技員,別自己悶頭琢磨。天氣年年變,種地的法子也得跟著變,老經驗新科技都得用。
只要咱提前把準備做足,就算有點極端天氣,也能把損失降到最低。記住了,種地不是靠運氣,是靠咱自己提前打算、踏實干活。
最后說一句,眼下這緊要關頭,該出手時別拖延,豐收就在咱手里攥著。還有啥更好的應對法子,歡迎大伙在評論區說說,互相取取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