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種植里有個增產秘訣很多人不知道。山東沂蒙的老農種紅薯特別會培土。
他們走在壟上踩踩土就能判斷要不要二次培土。
別小看這培土,其實是高產的核心技術。紅薯根系有吸收根和塊根兩種結構。
當匍匐莖節碰到疏松濕潤的土才會膨大成薯塊。
實驗發現土壤孔隙度35%時薯塊形成率能提高72%。土溫在25-30℃時薯塊膨大最快,每天能增重1.5克。
低于18℃淀粉轉化慢,干物質積累就會受影響。所以傳統種植講究高壟深溝,能緩沖晝夜溫差。砂壤土種的紅薯表皮光滑,黏重土容易裂薯。
理想土壤得有機質≥2%,磷鉀含量也有具體要求。首次培土要在栽后15天內,形成中間凹的“燕窩”狀。覆土3-5cm最合適,太薄不保濕,太厚地溫上不去。
河南農科院試過,適時培土能讓弱苗轉化率提高25%。二次培土在栽后30天,薯蔓延伸時要騎壟培土。培土高度8-10cm,還得留幾片功能葉,別影響光合作用。
遇到連續陰雨要換干土透氣,干旱時培土得保墑。2019年河北大旱,應變培土的地塊比常規增產31%。
培土得和施肥澆水配合,前5天追高鉀復合肥。
每畝用量15kg,培土后3天滴灌,別大水漫灌?,F在有機械化培土機,效率是人工的20倍。但要調鏟刀角度和速度,別傷根或培土不均。
評估培土要看緊實度、壟體高寬比和含水率梯度。
云南紅河的示范園用智能系統,畝產做到4200公斤。
這說明老把式結合新技術,增產潛力真不小。有人可能覺得培土麻煩,不如直接施肥省事。但土壤環境不好,肥效再好薯塊也長不大。
就像“土中生白玉”說的,土管好了才有好收成。不同地塊土質不一樣,培土時間和厚度得靈活調。您家種紅薯時培土幾次?
有沒有啥獨家經驗?關注天氣號,后續分享更多紅薯種植實用技巧。
以上建議供參考,具體操作請結合當地實際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