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座大型民辦藝術館——炎黃藝術館締造者;中國畫研究院、中國工藝美術館籌建者;黃胄美術基金會設立者。帶頭捐贈自己書畫作品與古代文物、書畫收藏。主持具有深遠影響的“93科學與藝術研討會”“95經(jīng)濟與文化研討會”等若干重要展覽及學術活動。
黃胄獨創(chuàng)性地將速寫融入中國畫,開啟了全新的人物畫筆墨范式,拓展了中國畫藝術語言。黃胄的社會活動與藝術實踐,對中國文化藝術事業(yè)做出了杰出貢獻。有大量藝術作品及《黃胄作品集》《黃胄談藝術》等三十余部著作傳世。
古人畫畫是畫意,有“得意忘形者知之甚鮮”之說。“得意忘形”就是寫意,寫意畫大筆一揮寫出意來,工筆也可以“得意”。
畫家的修養(yǎng)很深,達到爐火純青時,把全身心的感悟都投入他所畫的畫中。為了表達自已的感悟,就沖破造型的束縛,自已想收也收不攏了。
藝術這東西首要的是有感情,其次才是技法,有感情就可以創(chuàng)作出真情的東西,如果無病呻吟一味追求形式,沒有感受,只為討人喜歡,創(chuàng)作出的東西早晚要被歷史所淘汰。
好的作品要群眾認可才行,不要自己把自己抬得多高,藝 術必須有生活,形式主義絕沒有出路。
寫實、寫意都不能無病呻吟,技術也是沒有止境的。現(xiàn)在有些畫家的作品,國內(nèi)的人看不懂,國外的人也看不懂,不被承認,應該說是失敗的。
形式要為內(nèi)容服務,必須對生活有真情和摯愛,如果單純追求形式,生活上空了,在畫面上也就空了。
現(xiàn)在的年輕人有造型能力,有繪畫技法,不過也要了解一下故紙堆是什么,好在哪里,壞在哪里,不夠在什么地方,這是學習傳統(tǒng)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有的年輕人一開始就搞虛無主義,把傳統(tǒng)說得這也不是那也不是,覺得自已比傳統(tǒng)高明。如果鉆進去、就會覺得我們的傳統(tǒng)很深很厚,不是一眼就能看透的。
黃胄(1925.3—1997.4.23)中國畫藝術大師,社會活動家,收藏家。
藝術道路上遵循“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唯一源泉”,長期深入生活,足跡遍布祖國邊疆、海島、高原、牧區(qū),勤奮作畫上萬幅,人物、動物、山水、花鳥無所不精。尤擅畫場面宏大、人物眾多的主體性巨作,不少作品陳列于國家重要政務場合或以國禮贈送外國首腦。其作品屢次獲國際獎,受到海內(nèi)外人士的愛戴。
代表作品
《畫家與時代》、《爹去打老蔣》、《人畜兩旺》、《蘋果花開的時候》、《打馬球》、《在戰(zhàn)火燃燒過的地方》、《金色的道路》、《春節(jié)勞軍圖》、《洪荒風雪》、《趕集》、《我愛北京天安門》、《女民兵》、《炊事員》、《巡邏圖》、《藏童上學》、《井岡山第一面紅旗》、《談心》、《親人》、《松鷹圖》、《百驢圖》等。
黃胄80年前的作品主要使用研磨作畫,其特點:筆走龍蛇 簡練傳神 。如雙驢圖,用筆如神,寥寥幾筆,形神盡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