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也和別人討論過:什么樣的人才是對的人?
有人說,就是感覺那個人不會走。你怎么吵,怎么發脾氣,怎么撒嬌,怎么耍賴,你都知道他不會走。
你不需要耍任何心機和手段去想怎樣能安心擁有他,也不用去想怎么留住他的心、他的胃。
因為你的心里知道:他就是不會走,你只管放心的去愛,去擁有,去簡單,去快樂。
是的,愛情最動人的場景,不是一場浪漫盛大的求婚儀式,而是白發夫妻牽手散步的身影。
一位資深婚姻調解員總結說:能相伴30年以上的夫妻,身上都是有共同特點的。
誠然,夫妻之間,有這3種感覺,說明這一生找對了人。
01
彼此理解,很少有對抗的現象
《父母愛情》里,江德福看到安杰給父親寄錢,第一反應不是斥責,而是默默多寄了十塊錢。
真正的理解,就是這種看透對方行為背后的溫度。
心理學有個“非暴力溝通”的理論:當伴侶說“你怎么總是不顧家”,潛臺詞其實是“我需要你的陪伴”。
就像鄰居老徐,妻子總抱怨他沒事去釣魚,直到某天她跟著丈夫去湖邊,發現丈夫每次釣到魚都會一邊把魚放進桶里一邊嘮叨著:“這條給媳婦熬湯喝,對身體好。”
從此,每次老徐去釣魚時,她都會提前給老徐準備好吃的和喝的。
黃磊在《向往的生活》里說過:“夫妻吵架就像炒菜,火候過了就焦了。”
去年我們裝修房子,我想裝法式拱門,丈夫卻堅持要做那種極簡門。我們吵到第三晚,他突然說:“老婆,你是想給孩子童話般的家吧?”
我愣住點頭,他立刻打開圖紙:“那我們給孩子房間做城堡拱門,其他地方做簡約門,這樣行嗎?”
你看夫妻之間對抗的冰棱,總會被互相理解融成一片春水。
02
平時相互疼惜,遇事一起支撐
記得疫情期間,有對經營早餐店的夫妻確診。隔離病房里,丈夫每天把護士給的蘋果削好塞給妻子,妻子偷偷把白粥里的肉絲挑給他。
記者采訪時他們說:“要不是我們一起扛著,恐怕早被生活打趴下了。”
這讓我想起楊絳在《我們仨》里寫的:“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也正是這份相互疼惜和一起支撐,才是婚姻幸福長久的秘方。
就像《人世間》里的周秉昆和鄭娟,寒冬里一個捂手一個暖腳,把清貧日子過成了小火爐。
我堂姐去年查出乳腺癌初期,姐夫連夜查資料,第二天開始承包所有家務,還學會了穴位按摩。
堂姐說:“每天疼得睡不著時,他給我按摩時比止痛藥還管用。”
所以說,婚姻真正的鎧甲,從來不是金山銀山,而是深夜為你掖被角的那雙手。
03
有事互相商量,一起規劃未來
看電視劇《小歡喜》時,劇中方圓失業不敢告訴童文潔,結果引發了信任危機。
這讓我想起經濟學中的“家庭共同賬戶理論”:共享財務信息的夫妻,離婚率低38%。
朋友小萬夫妻就有一個“五年計劃本”,從換學區房到存旅行基金,連給父母換假牙都寫了進去。
這個計劃本里的字跡雖然歪歪扭扭的,但卻藏著一個家幸福的年輪。
錢鐘書和楊絳當年在牛津,總愛坐在圖書館臺階上暢想未來。錢老說:“要寫部像《圍城》的小說”,楊先生就說:“那我給你當第一個讀者”。
這種共同期許的力量,就像《詩經》里說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去年我們全家登泰山,8歲女兒突然說:“以后我要帶你們去瑞士看雪山!”
這是我和老公曾經說過的一個暢想,被女兒無意間聽到了。
我和老公相視一笑,我想,這就是一個家的共同規劃,早在我們不知道時,就已經長成了家庭的年輪。
04
婚姻登記處有組數據:2023年復婚率同比上升17%,工作人員說很多人離異后才懂,當初嫌棄的“平淡”,竟是求而不得的珍貴。
所謂找對人,不是找到完美戀人,而是遇見愿意和你把“我”熔鑄成“我們”的煉金師。
當理解成為本能,疼惜化作呼吸,規劃變成默契,這樣的婚姻就像老茶,越陳越能品出歲月饋贈的甘醇。
那么,遇到對的人,到底是一種什么體驗?
有人說像秋褲扎進襪子里,很舒適,很自然。
有人說像棋逢對手,在他面前你可以釋放自己所有的溫柔。
也有人說,和他在一起之后,再沒羨慕過任何人。
是的,真正的愛情會帶給人愉悅,讓人幸福快樂。
人這一生,會有多到數不清的相遇,可是能給到你這些感覺的人,有且只有一個。所以,如果你已經遇見了這個人,一定要好好珍惜。
紅塵喧囂,愿你們并肩看透所有的風景之后,還可以攜手細水長流,朝夕相伴到白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