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中國企業經歷了從"流量洼地"到"流量荒漠"的劇變,當流量成本持續攀升,唯有搶占用戶心智的企業才能贏得長期戰爭。
流量是租來的生產資料,品牌資產心智才是自有產權。
沒有資產沉淀的流量運營,本質是"燒錢買遺忘"。
當某品牌在三年內燒掉 15 億投流費,用戶提及率最高的標簽仍是“打折狠”;當某品牌通過 30 次聯名營銷沖上熱搜,卻仍有 53%的復購用戶因“優惠券到期”而不下單——這些現象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流量可以買來短期增長,但買不到用戶心智,流量白白浪費了,沉淀不下來品牌資產。
品牌資產缺失的企業,本質上是在“租用”營銷渠道平臺的流量耕地——支付高昂成本(流量費)播種,收獲短暫收成(銷量),卻無法擁有真正的生產資料(用戶心智產權)。
流量如同潮水,來時洶涌,去時也匆匆。
那些投入巨額資金購買流量的企業,或許能在短期內吸引大量用戶的關注,制造一時的繁榮景象。然而,一旦停止投入,流量便如退潮般迅速消散,留下的只是一片冷清的沙灘。
而反觀寶潔、可口可樂等百年品牌,其市值中很大一部分由品牌資產貢獻,而非直接銷量。
這些百年品牌之所以能夠歷經風雨而屹立不倒,憑借的正是其深入人心的品牌心智、獨特的品牌資產,以及消費者長久以來建立的品牌心智壁壘。它們如同堅固的燈塔,在競爭激烈的品牌海洋中,始終散發著穩定而持久的光芒。
所以做品牌是能夠賺兩份錢,一份是當下的銷售,一份是沉淀下來的品牌資產復利。缺乏品牌資產的企業,如同在流沙上建造城堡,規模越大,崩塌風險越高。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創始人若僅僅依賴流量的堆砌,而忽視了品牌資產的積累和培育,無異于飲鴆止渴。只有注重品牌系統化建設、注重品牌資產沉淀,塑造具有獨特價值和強大影響力的品牌,才能真正有壁壘。
不錯過我們的每一篇推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