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9日,國家醫保局正式印發《關于推進基本醫保基金即時結算改革的通知》(醫保辦發〔2025〕1號),明確要求年底前80%的統籌地區實現醫保基金即時結算。截至5月6日,全國已有300個統籌地區啟動改革,覆蓋率達77%,較4月初新增130個地區,改革速度遠超預期。這一改革通過壓縮醫保結算周期、優化資金撥付模式,顯著提升了定點醫藥機構的資金周轉效率,惠及36.18萬家醫療機構和藥店,減輕了參保群眾就醫負擔。
截至5月,即時結算政策已覆蓋全國300個統籌地區,較4月初新增130個,覆蓋范圍從醫療資源密集城市向縣域基層加速延伸。全國36.18萬家定點醫藥機構納入即時結算體系,其中定點醫療機構15.48萬家、定點藥店20.70萬家,分別較4月初增長8.08萬家和14.3萬家。這一增速反映出醫藥機構對改革的高度支持與積極參與。
為適應不同地區醫保基金運行狀況,國家醫保局允許統籌地區自主選擇改革方式:
1. 增加撥付頻次(180個地區):醫療費用發生后17個工作日內完成結算,占比達六成;
2. 壓縮月結算周期(223個地區):申報截止后20個工作日內完成結算;
3. 按月預撥資金(19個地區):在醫療費用發生前預撥資金,緩解機構墊付壓力。
今年以來,300個改革地區累計撥付醫保基金3001億元,同時29個省份的284個地區預付資金763億元。兩項政策疊加,既保障了醫藥機構資金流動性,又通過縮短結算周期降低了運營成本。以某試點地區為例,定點藥店回款周期從平均45天壓縮至7天內,顯著提升了服務效率。
即時結算改革被視為醫保部門“刀刃向內”的自我革新:
對機構:緩解長期存在的墊資壓力,助力中小型醫療機構和藥店可持續發展;
對群眾:間接降低因機構資金緊張導致的藥價虛高問題,提升就醫體驗;
對體系:通過數字化結算平臺,推動醫保基金監管從“事后稽核”向“實時監控”轉型。
按當前進度,300個地區已完成全年目標的77%,若保持月均新增30個地區的增速,預計三季度末即可提前實現80%覆蓋率目標。國家醫保局表示,下一步將重點督導剩余地區加快系統對接,并探索將門診慢特病、異地就醫等復雜場景納入即時結算范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