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到小滿日夜黃”,但高溫卻成了豐收路上的 “攔路虎”!眼下黃淮海小麥穗頭沉甸甸,正處于產量形成的 “沖刺階段”。然而,一場覆蓋山西、河南、山東等省的高溫熱浪即將來襲,干熱風風險急劇攀升。
第一個條件高溫:一般情況下,最高氣溫在 3度以上,甚至35度以上更容易發生。
第二個條件低濕:空氣相對濕度低于 30%,甚至降至 10% 以下時,更容易發生干熱風。
第三個條件大風:風速一般在 3 米 / 秒以上,風力越大,干熱風更容易發生。
1、一旦當地小麥出現干熱風后,高溫低濕使葉片氣孔關閉,蒸騰作用減弱,但強風加速水分蒸發,而小麥灌漿期對于水分的需求也不少,會影響后續的生長。會導致光合作用減弱,小麥葉片出現卷曲、枯黃。
2、再從小麥灌漿的角度來說,會影響正常的灌漿過程,灌漿期小麥籽粒需充足水分和養分,干熱風導致光合作用減弱,導致小麥籽粒灌漿不飽滿,千粒重下降,出現減產。
3、如果干熱風持續時間久,會加速小麥植株衰老,提前枯黃,還未到出成熟的時候,就呈現成熟的狀態,導致產量降低。
老話說“小麥干熱風,收成一場空”,一旦小麥受到干熱風的影響,不僅產量受影響,品質也會降低,如何保住辛苦種出的 “黃金穗”?這份科學應對指南請收好!
干熱風是小麥生育后期常發的災害性天氣,造成植株早衰和高溫逼熟,小麥早衰會導致灌漿時間縮短,影響籽粒灌漿,造成粒重降低,嚴重影響小麥產量和品質。提早選擇晴朗、無風天氣,開展“一噴三防”作業,將磷酸二氫鉀或尿素與殺蟲劑、殺菌劑等混配噴施,防病治蟲、防干熱風和防早衰,促進籽粒灌漿。
對土壤墑情差、有水源保障的麥田,及時澆水,增加土壤濕度,改善田間小氣候。澆水時應避開高溫、大風等天氣,避免大水漫灌。干熱風來臨前,利用噴灌或微噴灌設施適量噴水,增加田間濕度,降低冠層溫度,預防和降低干熱風危害。
蠟熟末期是小麥收獲的最佳時期。各地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搶抓晴好天氣,及時收獲晾曬,確保顆粒歸倉。有條件的地方,可利用設施烘干作業,也可自建應急風干設施,盡快將籽粒含水量降至安全水分,避免發芽和霉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