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臨近,“押題”市場再度掀起熱潮。市場上一些試卷打出“預測”“押題”的名號,價格高達三四百元,有商家宣稱,大概每年都能押到200至270分值;除了傳統的“名師押題”,近年來火爆的AI大模型,也被不少商家引入“押題”陣容。此類“押題”真的靠譜嗎?
01
真能“押中”嗎?
在某電商平臺,一款品牌押題卷標價368元起,頁面醒目標注“12年年年押中真題”,累計銷量已超4萬件,評論區清一色的好評令人咋舌。商家宣稱該押題卷由“高考命題研究組專家”編寫,覆蓋語數英等9大學科,還附贈“高考命題趨勢分析手冊”與“考場搶分秘籍”,吸引眾多家長和考生紛紛下單。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試卷還出現了搶先預售、限期優惠、限時銷售等模式。一家機構在直播間稱,所出押題卷5月起發售,優惠價每套298元,5月10日恢復原價398元,6月1日停止銷售。
為什么5月才發貨?商家給出的理由顯得頗為神秘,“是為了避開每年高考命題的‘反押題’,并加入三四月份的新信息,使得押題更新更準。”這樣的表述無形中營造出與命題組“斗智斗勇”,或許能“押中”高考真題的氛圍。
然而,記者深入調查發現,看似火爆的銷售數據背后暗藏玄機。不少商家存在虛假刷評行為,評論區中雷同的溢美之詞比比皆是,甚至出現同一賬號在不同店鋪重復評論的情況,這種虛假宣傳嚴重誤導消費者。
這些動輒標價數百元的“押題卷”,真能精準命中高考原題嗎?以某品牌2024年物理學科押題卷為例,其宣傳中聲稱“押中”湖南卷真題。高考原題聚焦于特定圓筒空間內電子受磁場、電場作用的運動軌跡問題,而押題卷錯題專練部分則探討粒子在空間直角坐標系下、不同區域電磁場中的運動情形。盡管二者均構建了電磁場復合情境,但從空間模型的幾何形態、電磁場的分布規律,到粒子的初始速度、受力條件等核心要素,都存在顯著差異,顯然不能簡單判定為“押中”。
類似情況在語文、數學等學科同樣存在。某語文押題卷僅因材料與真題存在部分相似,便宣稱“押中原題”,然而實際考查的文本理解、題型設置與答題方向截然不同;數學科目中,一套押題卷僅因與真題同屬“求二面角”知識點,便標榜“命中考點”,但深入對比可見,不僅圖形結構大相徑庭,所求二面角的具體位置、給定條件及求解思路均無重合之處。這些所謂的“押中”,不過是商家利用知識點共性進行的偷換概念。
在評論區,一位高三家長留言道出了眾多家長的心聲:“孩子馬上高考,全家人都跟著緊張。看到這份押題卷宣傳得這么好,忍不住就下單了,就想著能給孩子多些心理安慰,哪怕多做做題增強點信心也好。”這種為緩解焦慮、尋求心理寄托的消費心態,在高考家長群體中十分普遍。
剛進入大一的小周分享了自己的切身體會:“高三時看到廣告說得天花亂墜,抱著‘萬一押中了呢’的想法買了押題卷。拿到手確實做得很逼真,題量、題型甚至答題卡都和高考很像。但真正考試時才明白,根本不可能押中原題。知識點就那么多,平時練習早都做過類似題目了,要是考到相同知識點就算押中,那我們早就押中無數次了。”押題卷的實際價值更多在于模擬訓練,所謂“押中原題”不過是商家制造的營銷噱頭。
此外,在這樣巨大利益驅使下,押題資料市場亂象叢生。盜版產業鏈悄然興起,賣家將正版押題卷掃描成電子版并附贈AI高考指令,通過云盤以不到3元的低價售賣。在某二手交易平臺,此類盜版資料銷量輕松破千,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更有不法分子以售賣“高考真題和答案”為誘餌,搭建釣魚網站,借機套取用戶個人信息實施詐騙。
02
AI指令高考押題是黑科技?
在社交平臺與二手交易市場上,AI中高考押題話題熱度頗高。有商家推出“歷年高考真題+DeepSeek預測2025高考題”等商品套餐,商品銷量輕松破百。還有商家宣稱借助AI技術能快速生成出題內容和思路框架,甚至給出與去年真題“總體相似度達87.5%”的夸張結論。這些覆蓋全學科的AI押題,搭配“大數據解析”“精準預判命題趨勢”等話術,不斷刺激著考生和家長的神經。
記者在某社交平臺輸入“AI預測高考真題”后,大量吸睛內容撲面而來。“DeepSeek助力高考沖刺”“DeepSeek押中2025高考語文真題”等夸張標題的帖子層出不窮。這些博主在分享所謂AI押題指令時,或暗藏商品購買鏈接,或誘導用戶加入付費群聊獲取“獨家資料”。評論區里,“求分享”“怎么買”的留言此起彼伏,不少考生及家長對此抱有濃厚興趣,卻不知正一步步踏入精心設計的消費陷阱。
前不久,網上一位博主發布一則“Deepseek超強預測2025年高考押題全流程”的視頻,試圖用算法打敗高考的篩選。并且該博主還教大家輸入指令,讓AI大模型自動生成高考題目切入。
為佐證AI押題的可行程度,博主將自己通過1號軟件生成的數學題目,與去年的真題共同輸入到2號軟件中,讓2號軟件來對比判定,得到“總體相似度高達87.5%”的結論。
乍聽之下,如此高的相似度令人稱奇,然而這一結論是如何得出的呢?當記者暫停視頻畫面,細看2號軟件給出的相似度數值分析表,發現AI完全拋開具體題目,只是將真題與生成的預測題的題型,以及大致考查方向分別列出進行對比,例如二者均包含基礎題+難度題、數學文化元素、集合復數概率等考點,即判定為“相似度極高”。較之傳統押題密卷而言,精準度更是無從談起。
但這并不影響一眾博主仿佛發現新大陸般的激動,相關帖子的收藏、點贊量也非常可觀。在“投喂Deepseek近五年的高考數學題,得到2025年高考的預測卷”帖子下,盡管博主曬出的卷子難度較高考差了一大截,評論中仍不乏“求資料”的聲音。而從博主回復看來,要么需私信關注,要么需申請加群,還有的則直接掛出鏈接。記者看到,某博主出售的“歷年高考真題+Deepseek預測2025高考題”,已有111份銷量。
“用AI輔助學習是可行的,讓它生成考題,需要對考點掌握透徹,對指令輸入盡量細致。”對此有網友評論,“要是有這個能力,哪兒還需要做AI出的題啊!”
03
不一定能押中題,卻“押中”了高考熱度
面對這一亂象,一位深耕高三教學多年的資深教師發出警示。高考命題嚴格遵循“原創性”和“反押題”原則,市面上“年年押中真題”的宣傳大多是營銷話術。部分機構通過拼湊改編舊題制造押中假象,甚至虛構用戶反饋數據。實際上,市面上鼓吹的AI高考押題,本質不過是商家的營銷噱頭。其標榜的與真題“高相似度”,僅僅局限于常見題型和基礎考點的重合,在預測具體題目上的準確率近乎于無。
江西省遂川中學教師袁媛告訴記者,不能把升學的希望寄托在這些所謂的“押題預測試卷”上。“我們高中老師是不信所謂的“押題”的,每年高考的命題組都會設計一個“反押題”機制,而且,從往年的情況看,這些押題卷所謂的‘押中’標準非常的寬泛,只要涉及相同知識點都算押中了,說實話,知識點的話我們平時復習都會講到,信這個不如信自己和自己的老師。”
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陳志文表示,無論是名師還是AI,押題內容的背后,暗藏的都是商業套路。“我認為他們更多的是一種市場營銷,這些年高考在命題上講究平穩。舉個例子,(全國卷)數學第一道題往往是考集合,題型一定是選擇題,(類似于)已知集合A,給個條件,然后(讓考生)進行計算,這些年一直這樣考,唯一不知道的是它參數的變化。即便是在新高考地區,我們也有適應性測試,適應測試實際就告訴你高考要這樣考,我們對比一下適應性測試的考題,知識點和題型與正式考的知識點和題型是不會有太大區別的,變化的仍然是參數,包含一些題的切入角度。”
04
備考,AI應該怎么用?
AI作為新興的學習輔助工具,的確能夠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與思路啟發,但它絕非具備命題能力的專業權威。考生和家長應當保持理性,切勿迷信押題產品,避免對所謂“AI押題”產生不切實際的期待,更不能陷入博主制造的消費陷阱,以免因盲目跟風既造成經濟損失,又打亂正常備考節奏。
雖然AI預測不靠譜,但也有不少老師認為AI可以有效地輔助考生考前復習。
安徽某中學政治教研組長、高三教師徐傳林介紹對于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來說,可以利用AI提升復習效率。“比如說,可以用AI生成知識框架,這樣就可以整體把握知識,高效地處理復習的內容,也可以讓AI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案,比如說輸入我幾次的模考成績以后,可以借助AI生成復習時間的分配建議表。”
另外要注意的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提醒,考生需要避免過度依賴AI解題,需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利用AI的前提是學生對大模型是有了解的,有判別的,就能夠自主地把它當成一個工具,但是如果是跟著大模型走,自己處在被動的一方,那么,事實上有可能最后成績不但不能提高,反而會被誤導。”
高考臨近
運氣固然重要
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迷信“歪門邪道”
不如相信“付出就會有回報”
祝天下學子考試順利!
編 輯 | 楊秋煜
綜合 | 央視、央廣中國之聲、羊城派、北京日報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