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一場聚焦特殊需求兒童家校溝通難題的家長沙龍在重慶星影融合幼兒園舉行。活動由星影融合教育主辦,特邀名校教育工作者、特需家長代表及專業影子老師,共同探討"該不該告訴學校孩子的特殊需求"“小學陪讀”“特需兒童能不能上小學”這困擾眾多家庭的實際問題。
數據背后的溝通困境
據2023年特殊教育發展報告顯示,我國6-14歲特殊需求兒童隨班就讀人數已突破200萬,但家校溝通不暢仍是影響教育質量的首要難題。在現場50+特需特需家庭全程參與,反映出這一話題的現實熱度。
名校校長詳解"三融"教育創新實踐
"隱瞞不是保護,溝通才能共贏。"石油路小學吳校長在主題演講中開宗明義。他介紹該校推行的"自融-互融-共融"教育模式,通過教師培訓、同伴支持、課程調整三位一體的支持系統,已幫助70余名特需學生順利融入校園生活。
一位母親的破局之路
"從忐忑不安到坦然面對,我用了兩年時間。"特需兒童家長的分享引發強烈共鳴。她以親身經歷講述如何通過建立"家校溝通日志"、定期面談等方式,與學校形成教育合力。其孩子從最初被建議轉學,到現在獲得個性化支持的真實轉變,讓在場多位家長紅了眼眶。
專業支持的關鍵作用
"90%的溝通障礙源于信息不對稱。"星影融合教育一線影子老師指出。通過播放經模糊處理的課堂干預記錄,她直觀展示了專業支持如何架起家校橋梁。據其團隊統計,獲得系統支持的兒童,問題行為發生率可降低67%。
圓桌提問互動環節
在自由提問階段,多個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如何判斷溝通的最佳時機?""普通學校資源有限怎么辦?"專家們結合政策法規和實操經驗一一解答。原定10分鐘的互動環節因家長熱情持續近半小時,會后仍有不少家長圍著專家咨詢。
多方呼吁完善支持體系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建立常態化的家校溝通機制、普及融合教育理念、培養專業支持力量是當前要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