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信陽一家長發帖稱某高中要求家長陪餐、監考,這位家長因有事無法前往而拒絕后,家委會管理人員稱“如果每一位家長都不配合陪餐和監考,學校無法開了”。相關話題登上熱搜,引發熱議。
近段時間,關于家校共育邊界問題的爭議屢見不鮮。有的學校強制給家長排班輪值“護學崗”、有的學校要求家長輪流到校監督晚自習……一部分本應由學校承擔的管理職責轉嫁給了家長,讓不少職場父母在肩負工作與家庭雙重壓力的同時,又平添了新的工作量。
家校共育,其初衷在于形成教育合力、優化教育環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教育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明確了學校家庭社會的協同育人責任,要求促進各展優勢、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切實增強育人合力,共同擔負起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責任。但部分學校在實踐中卻變了味:將家長視為彌補自身能力不足的低成本解決方案,過度分攤教學管理、后勤保障等職責;由家委會代為實施管理、下發任務、傳達敏感要求,聲稱自愿,實則強制……
種種客觀條件的限制下,家校共育漸漸失衡。這種失衡,源于教育責任邊界的模糊。監考本屬教師職責,食品安全需聯合專業部門監管,秩序維護應交由保安或交警,依賴缺乏專業能力的家長,既難根治問題,也易滋生形式主義或影響教學秩序。
要促進家校共育模式更合理高效發展,教育部門、學校、家委會、家長等應各司其職,增進理解支持。教育部門加強監督,提高對資源緊張學校的支持力度,有條件的還可引入智慧管理平臺等先進技術手段,減少對人力的依賴。學校明確主體責任、優化管理機制,若需家長協助,應遵循自愿原則并提供靈活選項,避免“一刀切”式的攤派。家委會積極協調、合理安排,做好溝通橋梁,在幫助完成學校工作的同時也能保障家長的自主選擇權。
教育不是哪一方的單獨任務,而是學校、家庭與社會共同的事業。唯有厘清邊界、加強協作,才能更好實現家校共育,守護孩子健康成長。
原標題:《高中家長因拒絕陪餐和監考被“懟”?人民日報關注家校共育失衡:責任邊界要厘清!》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宋慧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圖片編輯:曹立媛
來源:作者:人民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