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種有特定的標準,隔離區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讓花粉純度決定種子品質。”5月26日,在平羅縣陶樂鎮的240畝育種基地,57歲的王新紅彎腰撥開豆苗,向身旁的農戶講解雜交制種要點。
作為石嘴山市“平羅育種師”勞務品牌的“土專家”,王新紅深耕育種行業30年,見證了“平羅育種師”從“提籃小賣”到“科研賦能”的蛻變。
“過去靠經驗育苗,現在基地與科研院所合作,用上了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王新紅帶著40名持證育種師科學制種,培育的蔬菜良種正通過勞務協作訂單發往甘肅、新疆等地,成為石嘴山市以勞務品牌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目前,依托政府與龍頭企業共建的“培訓+科研+推廣”體系,2000多名“平羅育種師”掌握現代育種技術,推動當地蔬菜良種覆蓋率提升至85%。
在工業領域,“惠農藍技工”“惠農鋼鐵俠”勞務品牌同樣聲名遠揚。寧夏晶體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中控室內,2023屆畢業的蔡晶穿著防靜電工作服,正全神貫注地盯著巨大的屏幕墻,時刻關注著生產現場的各類數據指標。從校園到工廠,從理論知識到實踐操作,蔡晶憑借扎實的專業基礎和不懈的努力,迅速適應了工作崗位,成為企業生產線上不可或缺的一員。
聚焦特色勞務品牌建設,石嘴山市依據縣區地域特色、行業特征和技能特點,成功打造了“大武口涼皮師”“平羅育種師”“惠農藍技工”等勞務品牌,從技術標準、技能提升等多方面入手,利用支持政策制定發展規劃,健全完善制度機制,開展針對性技能培訓,為品牌創建筑牢技能人才基礎,累計帶動城鄉勞動力就業8.6萬人,年經濟效益達20億元。
如今在石嘴山,從田間的育種師到車間的藍技工,從廚房的掌勺人到花田的主播,這些帶著泥土氣息又充滿時代活力的勞務品牌,正成為連接鄉村與城市、傳統與現代的就業橋梁,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寧夏日報記者 馬照剛)
來源:寧夏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